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退稅金額大幅減少?2023年稅季 應留意3點變化

蔡英文抵達紐約下榻飯店 僑胞熱情歡迎

OL辦公室敲電腦肩頸痠痛 竟是頸椎小面關節作祟

衛福部豐原醫院復健科醫師張憲伯替呂小姐做超音波診斷,看出有頸椎小面關節症且頸椎出現退化現象。(圖/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提供)
衛福部豐原醫院復健科醫師張憲伯替呂小姐做超音波診斷,看出有頸椎小面關節症且頸椎出現退化現象。(圖/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提供)

台灣台中市50多歲呂小姐是OL上班族,工作時間長期坐辦公室打電腦,造成姿勢不良,今年肩頸出現痠痛、疼痛,偶爾轉移到顳側與肩夾骨,持續數周令她相當困擾。醫師診斷為頸椎小面關節症且頸椎出現退化現象,經超音波導引及增生療法治療,搭配運動與復健,呂小姐痠痛症狀大幅改善。

呂小姐曾去診所就醫,接受復健與藥物治療,卻因工作繁忙,難以長期配合一般復健,症狀起起伏伏,不見好轉,隨後到衛福部豐原醫院復健科求診。

醫師張憲伯評估,呂的頸椎小面關節疼痛且X光顯示,頸椎有退化現象,搭配超音波導引及增生療法治療頸椎小面關節。療程持續數次,配合適當的運動及復健治療,症狀大幅改善。

張憲伯表示,雖然做一般復健治療(熱敷、頸椎牽引與電療等)約有七成的病人在3個月內會得到改善;有時醫師也會搭配類固醇或消炎藥幫助病人暫時度過疼痛,但不少人會因藥物副作用卻步,或沒有時間接受復健治療。

增生療法是將高濃度的葡萄糖水透過超音波定位後注入受傷的肌肉、筋膜、肌腱、韌帶、關節等組織周圍,來重新啟動組織修復,平均2周施打一次,約需3至6次療程。

張憲伯說明,比起類固醇、消炎藥等單純止痛或消炎的功能之外,增生療法能重新啟動修復,讓軟組織更強健與穩定,也能減少疼痛再度發生的機會。

張憲伯指出,包含這位病人的肩頸痠痛問題,或是長期下背痛、運動傷害、慢性肌腱炎、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退化性關節炎、慢性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等都是增生療法注射的適應症。增生療法需由醫師完整評估,注射後再搭配復健運動恢復。

衛福部豐原醫院復健科醫師張憲伯替呂小姐做超音波診斷,看出有頸椎小面關節症且頸椎出...
衛福部豐原醫院復健科醫師張憲伯替呂小姐做超音波診斷,看出有頸椎小面關節症且頸椎出現退化現象。(圖/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提供)

關節 肌肉

上一則

追蹤50萬人11年研究:每天喝兩杯茶 少生病、更長壽

下一則

植牙非人人合適 醫師建議須考量個人狀況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