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會晤宋濤再提九二共識 馬英九:兩岸只能透過談來解決問題

紐約州長市長沒出現…蔡英文僑宴 政要出席未如預期

口罩阻溝通… 聽損者裝電子耳重獲新「聲」

醫師陳光超(左)說,人工耳蝸是重度聽力損失的治療首選。(圖:台灣中國附醫提供)
醫師陳光超(左)說,人工耳蝸是重度聽力損失的治療首選。(圖:台灣中國附醫提供)

53歲鍾教授在45歲時聽力受損,戴上助聽器也聽不清楚,影響教學、生活,疫情期間人人戴口罩,他也無法利用讀唇語來判讀對方的意思了,就醫診斷為「極重度感音型聽損」,經手術在右耳裝了人工電子耳才重獲新「聲」,開心迎接新人生。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副院長陳光超說,聽損者即使戴助聽器,也常利用靠近音源,加上讀唇來理解對話內容,戴口罩會降低音量也阻隔嘴型和表情,線上視訊聲音透過電子設備播出後容易失真,這對聽損者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陳光超指出,疫情以來,眾多聽損個案因為戴口罩,出現聽不清楚,導致工作出錯、溝通困難,甚至引發社交退縮及情緒不穩,許多聽力損失的學生只能放棄視訊課程。個案求診人數大幅上升,人工耳蝸(人工電子耳)可為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

鍾教授表示,八年前常重複問問題,被家人誤會沒有認真聆聽,連心愛的鸚鵡叫聲也聽不到,才驚覺聽力受損。疫情爆發後,口罩阻擋他利用讀唇語判讀,生活相當不便。

鍾教授是先選擇中醫針灸延緩聽力受損,但疫情造成生活諸多不便,即使戴助聽器也聽不清楚,每次學生發問或與店員對話,常聽錯,整天都在祈禱別人不要跟我講話、學生不要問問題。

陳光超指出,人工耳蝸是重度聽力損失(聽力損失大於70分貝)的治療首選,其內部接受器與電極須由耳科醫師手術植入內耳,外部線圈與聲音處理器在術後由聽力師開機及調整,與助聽器相比,可提供更清晰的語音並降低環境噪音。

疫情 口罩 手術

上一則

吃素20年 血壓、血糖仍偏高 名醫揭原因

下一則

帶狀皰疹「痛到不想活」 華人醫師:50歲以上應打疫苗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