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茵瞭望/亞洲足球崛起的三大原因

本屆世界盃足球賽亞洲球隊大放異彩,日本、南韓、澳洲三支球隊晉級16強,寫下歷史紀錄。雖然三隊最終仍折戟淘汰賽,但亞洲球隊的進步有目共睹。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有如此亮眼的表現呢?
1.球員成長
日韓頂尖球員赴歐洲踢球已是趨勢。南韓隊最出名的首推「亞洲一哥」孫興慜,他效力於英超熱刺隊,於2021-22球季以23顆進球拿下英超金靴;另外,黃喜燦效力於英超狼隊,南韓正是靠著他的進球絕殺葡萄牙晉級。
日本方面,名單中八成球員都在歐洲踢球。三笘熏效力於英超布萊頓、堂安律在德甲弗賴堡、淺野拓磨在德甲波鴻、富安健洋在英超阿森納。
日韓所以有這麼多潛力新秀出國踢球,皆賴於國內有完善的校園足球與青訓系統,助球員從小在技術上打好基礎,與歐洲球員沒有落差。
以孫興慜為例,他的父親孫正雄曾指出,培養一名成功的球員至少要花15年,其中要用10年來鍛鍊基本功。孫興慜高中就到德國踢球,16歲加入漢堡青年隊,除了父親從小嚴格的訓練外,完全就是一名在歐洲養成的球員。
2.強隊式微
這次日本擊敗德國、西班牙震驚世界;南韓戰勝葡萄牙,擠下烏拉圭;澳洲淘汰丹麥,除了自己表現出色,對手的問題也不小。德國癡迷於傳控,失去大開大闔的球風;西班牙攻堅無力,球風偏軟;烏拉圭換血不夠果斷,從卡瓦尼(Edinson Cavani)、蘇亞雷斯(Luis Suarez)還踢主力可見一斑;葡萄牙則提前出線,對南韓無須拚命。
3.戰術針對
盃賽與聯賽不同,除了比實力,更講究戰術的針對性。尤其是世界豪強對亞洲球隊平時既沒有接觸又不放在眼裡,反而給了亞洲球隊以弱勝強的機會。例如阿根廷對沙烏地阿拉伯的比賽,阿根廷被抓這麼多次越位,除了科技的因素外,沙國防線提高、刻意造越位的戰術也十分大膽。
再譬如日本為什麼能屢屢在落後的情況下,下半場打出逆轉勝,這與足球開放五名換人後,戰術的變化與對比賽節奏的把控有關。和皇家馬德里在上季歐冠頻頻逆轉,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而言之,亞洲球隊確實在各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但這次的好成績也有一定偶然性。對全球球迷來說,亞洲球隊展現了不同於歐洲、南美的風格,豐富了足球的樣貌,為卡達世界盃增添不少亮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