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未來3天氣溫衝百 紐約發布高溫預警

俄前總統:美形同挑起新戰爭 川普拿不到和平獎

捷運隨機砍人揮刀影片廣傳 專家憂模仿效應

屏東市洪姓男子21日在搭台中捷運時持刀砍人,21日晚被送到警局接受詢問。(記者陳宏睿/攝影)
屏東市洪姓男子21日在搭台中捷運時持刀砍人,21日晚被送到警局接受詢問。(記者陳宏睿/攝影)

十年前北捷發生鄭捷隨機殺人案後,不但有人成立粉絲團歌頌,還引來一連串模仿風潮;洪姓男子在中捷車廂內揮刀傷人,各捷運公司及警方都全力預防模仿犯出現。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王伯頎表示,社會邊緣人較易受刺激出現模仿效應,不健康人格者也較易接受負面訊息刺激而付諸行動,應多關懷特殊孩子,讓情緒有出口,避免發洩在其他人身上。

「我很擔心新聞重複放送…」王伯頎說,不斷播放犯罪影像可能會有重複加強刺激效應,甚至出現錯誤的英雄式認同或崇拜,進而出現一連串模仿事件,建議媒體報導新聞時也要植入正向觀念。

王伯頎表示,洪姓男子選在鄭捷犯案十年後的同一天犯案,讓人合理懷疑有模仿效應,但細究卻又不完全一樣;服藥或壓力都可能是讓洪「出現情緒」原因,但因宣洩可能傷及社會其他人,要留意預防。

他說,心理疾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政府應建立心理健康篩檢機制,在充分保護個資不外洩以避免汙名化的情況下,安排民眾檢測身心狀態;或許可在入學時初篩,進入社會後透過公司或服務單位提供協助方案,再輔以社會安全網,才可能網住這些潛在的壓力爆發者。當然,必須探究犯罪發生真實原因,負面想法變多、言行偏激都是前兆,對症下藥很重要

台中精神科醫師林本堂說,精神疾病患者發病時可正常搭車、買東西,與正常人無異,但意識會受到妄想、幻聽等精神症狀控制。他認為精神疾病患者若未好好接受治療就可能發病,甚至做出自傷或傷人行為,最好的做法是社會、公衛、家庭要關懷,也要一輩子追蹤、規畫治療。

檢測 心理健康 捷運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壯觀 台灣燈會致敬12強冠軍 打造史上最大球體投影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