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強制「5+n」後 防疫責任從政府回到個人
指揮中心計畫年假結束後調整「確診病例定義」,並針對給付項目、輕症隔離等擬定相關配套。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建議,以長遠規畫來看,應將新冠肺炎相關支付,包括PCR檢測、抗病毒藥物等回歸健保系統,並明確定義行政流程,才能順利銜接常態化作業。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年前專家會議已經討論,但意見尚未聚焦。若未來新冠肺炎調降為與流感相同等級,或取消指揮中心開設,重症病例比照流感,回歸原有負壓隔離病房收治。但目前專責病房、PCR費用及抗病毒藥物經費來源皆是紓困條例,是否回歸健保給付,有待討論。
洪子仁認為,新冠肺炎相關支付應由健保給付並採常態化作業。目前新冠肺炎致死率約萬分之11,流感致死率約萬分之七,若新冠致死率能降到萬分之十以下,即可視同流感。我國已有七成六民眾已施打過三劑疫苗,有四成民眾自然感染,加上未通報確診者,國內應有七成五以上民眾確診過,社區已建立免疫保護力。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召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會議,是否將新冠肺炎從中移除,將會影響全世界防疫政策調整,也可能影響指揮中心調整口罩令、降級及解散速度。
但洪子仁提醒,未來輕症確診者不強制「5+n」隔離,代表「防疫責任從政府回到個人」,當出現呼吸道症狀、或憂心被感染,就要自主戴上口罩,或是請假在家休息不出門,更是後疫情時代全國民眾的重要功課。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將在今年6月底退場,衛福部日前著手進行「傳染病防治法」修法,預計分兩階段,年後將率先討論調整新冠肺炎病例通報定義,後續再討論將新冠肺炎從傳染病防治法第五類降為第四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