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取代PCR?陳時中:還不到時候 北市怒嗆中央

台灣連兩日確診病例破萬,醫院急診、社區採檢站PCR採檢人數暴增,有醫師呼籲中央應宣布快篩陽性即視同確診,纾解急診量能。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目前篩檢能量足夠,只是分配不均、加上衍生出的匡列支出及限制自由的法律問題,待疫情趨緩時,再做研議。台北市則怒嗆陳時中,中央不要只看報表,宣布即起北市七大篩檢站僅受理提供快篩陽性證明者才做PCR確認。
本報系聯合報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拋出快篩陽性應視同確診,盼減輕醫療負擔,不少醫界人士表示贊同。陳時中則稱快篩陽性視同確診還不是時候,目前採檢量能最高可到達單日19萬,目前僅十幾萬,還有量能,希望社區加開採檢站,別讓民眾都擠到急診。
陳時中表示,若要用快篩取代PCR,根據快篩廠牌,約有88%到90%的快篩陽性者會確診,北市目前快篩陽性確診率約88.7%。換句話說,快篩陽性個案中約有一成是偽陽性,若直接被當作確診者,必須進一步匡列其他人,衍生居家隔離問題等,成本會比較大。
其次是法律問題,陳時中說,若當作確診者,依法會被限制自由,例如確診者及家人必須隔離,若他並非確診者,恐限制人身自由過當,將與法制組研究。陳時中說,未來的確可以朝向快篩取代PCR來規畫,因為匡列隔離政策將逐步放寬,未來也不會產生限制人身自由的問題。
另據台北中國時報報導,柯文哲表示,因為北市數據顯示,快篩陽且有症狀者,PCR陽性機率達9成9,即使加入無症狀者,比例也有9成,在PCR量能趕不上時,將快篩陽當成確診處理,比較安全。北市府發言人陳智菡則表示,中央不要只看報表,要考量真實狀況與需求,如今社區多點爆發,再等PCR根本緩不濟急,若不將快篩等同PCR,將有更多黑數散在社區。
由於北市社區篩檢站陽性率突破13%,柯文哲擔憂篩檢站量能難以負荷,宣布位於北市聯醫各院區及市立萬芳醫院、關渡醫院等七大篩檢站,改讓快篩陽性者確認用,若沒症狀或理由就別前往。但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不會跟進北市做法,而是採門急診分流,近期已發文要求各醫院開設「防疫門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