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不升警戒 應提速提「春節防疫指引」

聯合報社論
疫情爆不停,指揮中心卻拖拖拉拉難以決定疫情警戒是否升級,直到昨天,才宣布年假結束前仍維持二級。目前疫情最嚴峻的就是高達兩百例確診的桃園,其次為數十例的高雄,其餘縣市則為零星個案。春節在即,指揮中心若宣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民眾勢必難以接受,僅要求桃園升級也有執行上的困難。無論如何,目前的重點是,指揮中心要拿出可行的「春節防疫指引」供各界遵循;否則,就等著迎接年後的疫情大爆發。
這波疫情不斷延燒,除了Omicron病毒狡猾,更重要的原因是指揮中心心存僥倖,以為可以迅速圍堵。誰料,防疫網四處破漏,病毒逸散的速度遠超過政府的圍堵手腳。如今,九天的年假便構成了嚴峻的挑戰:春節間親友的團聚出遊,會透過各式交通工具將未被緝獲的病毒帶向更遠,透過各種聚會將病毒散得更廣。因此,指揮中心若無法提出有效的春節活動指引供民眾遵循,疫情擴散將不堪想像。
首先,指揮中心必須提出有效的數據,減緩民眾對疫情的憂慮。Omicron與Delta病毒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散播速度雖快,但引發肺炎重症的機率卻低得多。指揮中心對近期三百多例「境外移入」確診者的觀察,許多旅客已接種兩劑仍遭突破性感染,但普遍為輕症;僅兩例屬於中重症肺炎,經治療兩周後均痊癒出院。民眾會比較好奇的是,那些在國內經社區感染的案例,是否同樣皆屬「輕症」?幾名被感染的幼童,症狀及癒後又是如何?如果指揮中心能提出可信的說明,應能有效降低人們的恐慌。
其次,指揮中心要改變「嚴禁」與「重罰」的官威心態,並提供便捷的管道,讓民眾自行檢測發現異樣。過去兩年政府訂出嚴格的口罩與隔離規範,動不動就重手開罰,完全是威權作風,從而引爆不少執行糾紛。如今應改變態度,著重鼓勵民眾自發自覺,甚至應免費提供快篩試劑供有症狀之民眾自行檢測,以便偵知是需要隔離或就醫。「民可使由之」的策略,絕對不如「民可使知之」,這是蘇內閣必須覺悟的事。
第三,指揮中心的作為要更透明、公正,不可雙重標準,更不要滿腦子想著政治和選舉。過去兩年,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不斷流於形式,變成「數字報告」的流水帳。每遇情勢發生詭異的變化,陳時中總是顧左右而言他,不願直言無諱地對公眾坦白;如此,不僅引發百姓的反感,也導致社會因應的鈍化。這波Omicron疫情無法止息,就是指揮中心顧慮衝擊年底選舉,一直在防疫作為上閃躲、打折所致。包括不滿雙北的「疫苗護照」跑在前面,指揮中心故意祭出不同措施反制;更扯的是,無疫情的台中市竟在疫情地圖上被塗上染疫的顏色,這豈是「無心之失」?
台灣現在是追求「清零」而不可得,許多專家都建議,必須改變心態,學習「與病毒共存」。所謂「與病毒共存」,並不是立刻撒手撤掉所有防疫措施,任疫情自由發展;而是在維持必要的防範下,讓意外染疫的民眾能早期自我發覺,並得到有效的隔離或治療。最糟的是,指揮中心還心心念念執著於「清零」,卻因春節九天連假的團聚與出遊造成島內疫情大爆發,導致醫療院所屆時收治無門,病患怨怒沸騰,而人心恐慌不安,情況就更難收拾。
兩年的新冠疫情,民眾受夠了無盡的管制與恐慌。這次Omicron疫情,台灣能否順利度過,就要看指揮中心的管制心態是否進化。怕就怕,當其他國家都解封了,台灣還在摸索清零之道。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