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新冠康復者 3個月是黃金復健期

台灣隨著降級解封,5月的疫情似乎已是過去式,但有一群人始終無去遠離「確診」的陰影。曾經染疫的患者中,不少人身體狀況大受影響,隔離期間長期臥床,步步逼近失能,新冠染疫康復三個月內是「黃金復健期」。專家呼籲,衛福部必須將需要幫助的新冠康復者納入急性後期照護(PAC)制度。
與死神拔河兩周後,染上新冠肺炎的54歲李翊晙(化名)終於脫離險境,告別加護病房,但轉入專責病房當天,還來不及慶祝,就承受呼吸困難、四肢無力等折磨。原來病毒雖減弱,體內受損的器官卻尚未復原;迎接他的不是康復,是各種後遺症。
為照護重症康復的八旬老母,林先生這兩個月來瘦了快6公斤。他說,母親6月離開專責病房後才是折騰的開始,想找看護,對方一聽到新冠康復者,避之唯恐不及。雖然媽媽身體內已沒病毒,但腦、肺與腎遭病毒攻擊受損,不良於行,需仰賴鼻管餵食、尿管輔助排尿。
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理事長周偉倪表示,早期介入追蹤,給予高強度復健,才能降低新冠患者的失能機率,「避免患者進入長照,這是為全民節省後續成本。」
據了解,衛福部已研擬將長期新冠症狀(Long-COVID)納入「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的可行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