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族群淪疫苗孤兒?民意反彈 英系發聲搶功

台灣疫苗不足,民進黨英系立委發出聲明,主張應讓18歲到20歲的族群也能同步優先預約接種,以免淪為疫苗孤兒。有英系立委指出,面對青年支持者的陳情,「不能支持18歲投票權,卻不關心他們還打不到疫苗。」並表示英系是力挺蔡英文總統,此次呼籲是反應民意,但並無與蔡總統討論。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18、19歲可打AZ及莫德納疫苗,只是尚未開放到這個年齡層。對於接種對象的安排,他坦言「非常痛苦」,每一個年齡層都有需要打疫苗的考量;高齡者染疫風險高,大多數國家都是從高齡者開始施打,台灣也採取同樣模式。陳時中表示,對於18歲到19歲沒有打到疫苗,指揮中心已經注意到,會思考如何平衡。
「阻擋者」化身「爭取者」 臉不紅氣不喘
外界批評,英系立委「聯合聲明」再出手,這次打著為18、19歲青年族群請命打BNT名義。但只要稍有記憶就不難發現,蔡政府對BNT疫苗的態度起初十分消極,如今不僅同意了當初自家人口中的「統戰疫苗」復必泰進口,民進黨內如今還為要給誰先打,陷入話語權、搶功之爭,前後對照,實為諷刺。
批評指出,BNT交易案一路下來,民進黨政府是阻礙者的角色早已是司馬昭之心,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甚至用「做了一個夢」影射復必泰不等於BNT,且有統戰色彩。如今眼看民意難擋,綠委搖身一變,從「阻擋者」想化身「爭取者」,髮夾彎過得又快又急,卻臉不紅氣不喘,不禁讓人感嘆,若這些綠營民代們能更早替民眾請命,促成BNT早日來台,是否不致發生因疫情消逝的800條人命。
批評者認為,蔡政府近幾次重大施政決策有個共通點,即政治考量起初都凌駕民意之上,等到民意炸鍋再來大轉彎。每回政策大轉彎,把政府前後發言拿來對照,自相打臉狀況屢見不鮮,但真正覺得痛的卻是老百姓,蔡英文前天針對疫苗議題說的「把政治成見放下」,理應從自己決策圈做起。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