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加薪+物價下跌 薪資終結16年倒退魔咒

主計總處昨天公布去年受雇員工人數及薪資,其中每人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達4萬1538元(台幣,下同)、年增率1.7%,創歷史新高,終於超越2003年的4萬0922元,一舉終結16年來的薪資倒退魔咒。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企業加薪,加上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下跌,是擺脫薪資倒退的兩大關鍵因素。
不過,去年全體受雇員工人數平均為795.5萬人,較前一年年減1.2萬人、0.15%,則是11年來首見負成長。其中受疫情衝擊最大的住宿餐飲業年減2.7萬人最多,其次是製造業年減1.4萬人。
一般而言,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為本薪及按月發給的津貼,總薪資則含年終獎金、年節獎金、紅利及績效獎金等非經常性薪資。若要觀察員工薪資是否趕得上物價漲幅,不被通膨吃掉,就必須以扣掉物價水準的實質性經常性薪資為觀察重點。
往年主計總處公布受雇員工薪資狀況雖年年都會正成長,但若以實質性經常性薪資比較,都無法超越2003年的4萬0922元,因此媒體常以薪資倒退來形容勞工的低薪資狀況。從2003年以來,甚至在2008年到2017年之間,實質經常性薪資都掉到4萬元以下,可說是悲慘的10年。
主計總處昨公布去年受雇員工人數及薪資,去年受雇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2498元、年增1.47%;總薪資為5萬4320元、年增1.24%。重要的是,扣除物價指數後,實質經常性薪資達到4萬1538元,超越2003年的4萬0922元,終於擺脫16年來的薪資倒退魔咒。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說,去年雖爆發疫情,但基本工資調升及企業調薪,加上疫情導致全球需求下降、油價暴跌,影響國際原物料價格,使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下跌0.23%,因此擺脫實質薪資倒退。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