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花枝當軟絲 漁業署出包還嗆閉嘴 挨酸「好大官威」

漁業署今年跟上手繪風推出2021海洋月曆,沒想到從頭足綱、魚類、蟹類都出包,引發海洋生物界熱議,變成全民來找碴。漁業署發出新聞稿,卻提油救火,指「謾罵者不要自我降低格調」,讓話題持續升溫。
漁業署過去的魚類月曆,以實體拍攝圖鑑方式呈現,也很搶手,2021年漁業月曆首次改採手繪意象表達,卻被抓包錯誤連連。
不僅如此,除了新聞稿嗆批評者,還拉了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退休研究員邵廣昭背書。不過邵廣昭昨天受訪時說,他的專長是魚,他只答應漁業署確認魚學名有沒有拼錯,頭足綱不是他的專長,也不是他看的,被拖下水掃到颱風尾也算倒楣。
「古有指鹿為馬,今有指花為軟!」社團法人台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貼文指出,漁業署月曆5月頭足類把軟絲和花枝混淆,還把軟絲畫成翻肚游,該抓去打屁股;其他月分也抓出不少烏龍,例如,文案寫的是台灣鬥魚,畫的卻是泰國鬥魚,清蒸花市仔的圖,被抓到躺在盤子裡除了花市仔還有紅蟳。漁業署不回應還好,這次回應有如提油救火,海生界人士氣到飆罵「好大的官威!」
漁業署先是搬出月曆內容請專家協助完稿鑑定後刊印,針對媒體提出各點,洽邵廣昭教授確認「並無違誤」,文末最後更說,「希望用謾罵的方式表達意見的人士,到此為止,不要再降低自身的格調。」
漁業署的說明惹惱了一票海洋生物界的團體。台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氣憤地說,漁業署硬拗,甩鍋給邵廣昭教授,還叫人閉嘴。
月曆風波昨天也在立法院引發立委關注,立委楊瓊瓔追問漁業署長張致盛,月曆也是一種教育,「到底上面是對是錯?」張致盛說,「見仁見智」。楊瓊瓔隨即拿出新聞稿逐字念道,「要求謾罵者到此為止、不要再降低自身格調」,這樣的語言出現在漁業署的新聞稿,她連問三次「你認為這樣適當嗎?」
張致盛說,手繪藝術不是圖鑑,可能會和實體有點不一樣,各方指教非常感謝,爭議部分會請專家把它弄清楚。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