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簽署 經濟部長王美花:鋼鐵、石化、紡織恐受影響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15個成員國昨簽署協定,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表示,RCEP是自由化程度不高的自由貿易區,且成員國很多都已互有自由貿易協定,市場競合變動不大,加上印度退出影響等三大因素,讓RCEP效益大打折扣。
來源:聯合影音網
國發會表示,在「東協加一」及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下,各國在東協或中國大陸市場的關稅優勢本來就存在,並非RCEP生效後才發生,台灣產業早已透過投資布局及產業調整超前部署,因此近年來出口情形仍佳,有信心可化解RCEP對台灣可能帶來的額外衝擊。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相關降稅清單還未公布,但從目前消息看起來,降稅幅度與既有的FTA相比增加不多,降稅期程也在10至20年內生效,效應還需一段時間才會顯現,會盤點對鋼鐵、石化、紡織等產業的影響。
王美花指出,RCEP在自由化程度增加不多,降稅期程也較長,而東協與大陸、日本、南韓、紐西蘭、澳洲分別都簽有FTA,存在也超過十年,如果自由化程度並未大幅提高,那影響就不大。RCEP新增了大陸與日本及日本與南韓的FTA,會就個別產業了解細部影響程度為何,也一定會跟業界溝通。
「台灣還來不及加入雙邊或區域經濟整合,就要提高競爭力,往高階製造來走。」王美花說,目前可能受影響的產業為鋼鐵、石化、紡織等,但台灣鋼鐵主要銷售國家為歐美,銷往日本、南韓與大陸的規模相對較小;石化業主要市場在大陸。
至於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王美花說,台灣一定要努力爭取加入,如果能夠加入,可讓一些高關稅的品項降稅,此外,還有很多准入許可、簽證門檻等,這方面遇到的貿易困難,比關稅更多。
國發會表示,台灣對RCEP出口產品中約六成為積體電路、半導體等資通訊產品,在WTO資訊科技協定下已降至零關稅,加上部分RCEP成員國自主降稅,台灣產品輸出RCEP成員國享零關稅的比率已逾七成。未來跨國貿易的形態與條件,供應鏈合作關係與數位發展能力的關鍵性將超越關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