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支條例初審通過 可跨機構轉帳、買賣外幣

想把儲值在悠遊卡的錢轉到一卡通、想在街口支付買美元,這些最快明年上半年都可實現。立法院財委會昨初審通過「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將電子票證與電子支付合體,並擴大開放可跨機構轉帳、買賣外幣及禮券等,手機支付更萬能。
若一切順利,預計最快明年上半年就會有許多新的電子支付服務上線,讓民眾使用電子支付工具更便利。
金管會也將同步檢討電子支付帳戶儲值及轉帳限額,現行儲值上限是5萬元(台幣,下同,約1750美元)、每筆轉帳限額5萬元,每月轉帳則依不同帳戶類型另訂有3萬元、30萬元等限額,未來都將研議提高。至於小額匯兌金額,央行官員昨也首度鬆口「目前儲值上限5萬元,可列為參考」。
電支條例大幅放寬電子支付業務範疇,有五大亮點:第一,可跨機構轉帳,例如在街口支付的錢可以轉帳到悠遊付帳戶;第二,可買賣外幣,未來可以直接在帳戶內將新台幣轉換為外幣,並且可用外幣轉帳或支付。第三,除子法另有規定外,可用電支扣款買基金或繳保費等金融商品。
第四,開放電支可販售禮券、票券與協助保管核銷,民眾未來購買的餐券或百貨公司禮券都可以放進電子支付中整合;第五,開放讓紅利積點整合並折抵交易款項,例如信用卡紅利點數可跟電子支付點數相互整合,在支付時直接折抵。
此外,條例中也新增授權金管會可訂定負責人資格條件與兼職限制,不符合資格的電子支付負責人將自然被視為不適任,被外界稱為「街口條款」。金管會強調,此法條「沒有針對任何人」。條例也新增電子支付罰則,若涉及洗錢防制,最高可開罰1000萬元(約35萬美元)罰鍰。
政府訂定今年底前非現金支付要達52%的目標,截至今年上半年僅38%,但電支條例預估明年上半年才能上路,非現金支付的目標要達成恐有難度。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