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冬季降雪前 車上先備好這些必需的工具

CNN分析:川邀習參加就職典禮是泛太策略起手式

台灣嚮導帶登山團遭虎頭蜂圍攻亡 醫:蜜蜂「這月份」最易被激怒

每年7至9月是蜂螫通報高峰,如遭攻擊要盡快遠離現場、避免激怒蜂隻。(本報系資料照)
每年7至9月是蜂螫通報高峰,如遭攻擊要盡快遠離現場、避免激怒蜂隻。(本報系資料照)

台灣立委鍾佳濱服務處主辦青年志工團登山活動,卻在昨(23)天下午遭虎頭蜂攻擊,41歲洪姓嚮導為保護團員,遭群蜂圍攻,今凌晨不治身亡。毒物科醫師指出,每年7至9月是蜂螫通報高峰,民眾如有登山規畫,要避免噴香水或穿著鮮豔服裝,如遭攻擊要盡快遠離現場、避免激怒蜂隻,將尾刺挑除後清洗冰敷,以虎頭蜂為例,如被逾20隻攻擊,可能有橫紋肌溶解症、腎衰竭、肺水腫等致死風險。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指出,過去統計蜂螫相關通報,9月為高峰、7月次之,接著是8至10月,可能因為這個時節,蜂群為了準備過冬,開始築巢、儲存食物,比較容易被激怒,民眾如這個時節從事爬山等活動要特別注意。

台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統計,2001至2021年期間,共有611名因蜂螫傷通報的病人資料可以分析,其中441名可進一步分析與中毒嚴重度有關的預測因子,研究結果顯示,蜂螫通報至毒物中心的611位病人中,有46人約占7.5%,會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其中29人,約占4.7%,會嚴重中毒,因中毒致死有17人,占整體約2.8%。

楊振昌表示,蜂螫可能引起全身毒性反應,如過敏反應、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肺水腫等,都有死風險,被螫傷的部位愈多,直接毒性反應愈嚴重,20至25隻虎頭蜂,或350隻以上蜜蜂,就要小心全身性的毒性,若被虎頭蜂螫傷數超過20處,可能產生嚴重中毒症狀甚至死亡;產生嚴重中毒症狀者透過血漿交換術,可能有助於增加存活率。

楊振昌提醒,登山或從事野外活動,要注意附近有沒有蜜蜂或虎頭蜂,建議不要噴香水或穿著鮮豔,食物的味道也要盡可能避免引來蜂群,如果附近有蜂隻就要快速離開,但要避免動作過大,否則容易被認為要攻擊。

被蜂螫離開原處是最重要,楊振昌說,因為蜜蜂或虎頭蜂為了保護蜂巢,有一定的攻擊範圍,基本上離開了攻擊範圍,就不會再繼續追過來,後續則要清洗傷口,並使用刀背鈍面等工具將尾刺挑出、冰敷傷口,至於使用「尿液或姑婆芋解毒」的偏方則應避免,否則可能會有感染風險,被蜂螫後,還是趕快離開現場,並將尾刺拔除,並且洗淨、冰敷傷口。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身陷入京華城案 陳佩琪獨特理財方式成火線話題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