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效法孟喬內恐嚇保險公司 42歲佛州婦人被捕遭起訴

防範簽帳卡詐騙 養成這些習慣可減少損失

台雕刻家鄭鈺麟600件原民文物珍藏加州 女兒盼捐回台灣

台灣早期雕刻家和收藏家鄭鈺麟收藏原住民的煙斗、梳子、湯匙,皆有多種款式。他當時一件一件精挑細選,橫跨不同年代收集,拼湊出不同圖案或形狀的系列文物。(中央社)
台灣早期雕刻家和收藏家鄭鈺麟收藏原住民的煙斗、梳子、湯匙,皆有多種款式。他當時一件一件精挑細選,橫跨不同年代收集,拼湊出不同圖案或形狀的系列文物。(中央社)

1970年代末期,台灣外交受挫,風雨飄搖,湧現移民潮。當時近60歲的雕刻家鄭鈺麟偕妻子李阿銀前往美國,依親唯一的掌上明珠鄭秀慧。夫妻倆輕輕地離開,行囊內最沉重的是那裝滿半個貨櫃的原住民文物。

相隔40多年,記者來到鄭鈺麟寄放文物的加州喜瑞都(El Cerrito)住家。白天熾熱陽光灑入屋裡,600件收藏品被保存在涼爽地下室,依照來源地分類,多數被放置在一個個透明玻璃櫃內,看上去一塵不染。

鄭秀慧期盼,時隔40多年,讓父親的收藏獲得最妥善的安排,能夠回到台灣。

這批原住民文物的歷史最遠可追溯至18世紀,經過歲月洗禮產生出自然光澤。

日治時期出生的台灣早期雕刻家和收藏家鄭鈺麟,30多歲起便開始收藏保存台灣原住民文...
日治時期出生的台灣早期雕刻家和收藏家鄭鈺麟,30多歲起便開始收藏保存台灣原住民文物,以日常生活用品為大宗。(中央社)

鄭鈺麟已在1996年離開人世。現年78歲的鄭秀慧在父親過世後近30年,娓娓道出他生前一大心願:「我爸爸一直希望幫台灣的原住民留下一些文化。」

環顧整屋子文物,鄭秀慧回憶,當初父女決定將收藏運至美國,最主要的考量是在局勢動盪下,文物放在美國至少是自由和安全的。曾有不少人想以高價購買,但她一直將父親對長遠保存台灣本土文化的那份執著放在心上。

台灣最早期雕刻家 鄭鈺麟曾受日本文化薰陶

網路上關於鄭鈺麟這位台灣早期雕刻家和收藏家的資訊寥寥無幾,僅限於他是薪傳獎得主、已故苗栗木雕藝術家陳炯輝的啟蒙師父。

台灣光華雜誌曾在介紹陳炯輝時提到鄭鈺麟:「鄭老師喜歡收集木雕,南洋的、台灣的,或是不知出處的雜然而陳。」

1920年出生在淡水一個農村家庭,鄭鈺麟年少時被送到曾任日本貴族院議員的許丙家中做童工。跟著大戶人家生活,耳濡目染下,培養出藝術品味,並曾隨同主人前往日本,在那裡居住10年,直至日本戰敗才返回台灣,娶妻生女。

1940年代,鄭鈺麟回台後,曾做過一段時間古董買賣。僅唸過小學的他,後來自己到書局看書學雕刻、賺錢養家,最先從事的是非洲人像雕刻生意。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鄭秀慧回憶,當時時局很亂,原住民文化不受重視。接觸過日本民藝館的父親便做起原住民雕刻,同時不顧家人抗議,將多數所得拿來購買原住民日常生活用品,「全家都得省吃儉用配合父親」。

以山地雕刻謀生 攢錢保存原住民日常文物

「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家父擔心如果沒有將文物保存下來,世界會不知道在台灣這座小島上,曾經有一群人發展出如此豐富樣貌的文化。」鄭秀慧說。

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在士林復院對外開放,鄭鈺麟一家也搬到士林,在中山北路開設了「台灣民藝博物館」(Living Museum of Taiwan Craft)。

鄭秀慧印象深刻,那段時間許多外商特地造訪,父親在外國人圈子裡小有名氣。

文化大學新聞系學生運作的「文化一周」週報,1968年曾造訪現已不存在的台灣民藝博物館,一窺鄭鈺麟的藝術生活。報導記載,鄭鈺麟外表高瘦,因為從底層爬起,「無論說話的語氣、態度,他都表現出一種發自內心的謙虛」。

「文化一周」描繪台灣民藝博物館像是另一個世紀的空間,「充斥著十八、九世紀台灣高山族的日用品和雕刻」。鄭鈺麟安度晚年的住家亦散發相似氛圍。

位在綿延山丘上的白色房子,整層地下室擺放著各族木刻、陶器、衣物、首飾,許多物品如煙斗、梳子、湯匙,皆有多種款式。鄭秀慧說,父親當時一件一件精挑細選,橫跨不同年代收集,才拼湊出不同圖案或形狀的系列文物。

鄭鈺麟收入並不豐厚,因此他的收藏以小件的日常生活用品為大宗。另外,也有為數不少的珍貴文物,包括刻有雙蛇圖樣、酋長才能擁有的陶土罐,以及整頂完整的木製禮帽。

他曾告訴「文化一周」:「由於做出來的成品是給自己用的,而且用的時間很久,因而他們(原住民)不惜功力,以求其盡善盡美,於是把他們心目中吉利的、常見的,或他們以為美的東西,通常是蛇、人頭、水或鹿的變形,刻在上面。」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王雅萍多年前,曾研究過鄭鈺麟收藏清冊。她告訴中央社,初步研判,這批文物以中央山脈南段的排灣族、魯凱族,以及台灣離島蘭嶼的雅美族用品居多。由於數量夠多、頗為齊全,是一批頗具價值的文物。

與鄭鈺麟同期的原住民收藏家,外界較熟知的,是已故北投文物館創館館長張木養。他的畢生收藏都陳列於北投文物館內,供大眾參觀。

鄭鈺麟不將文物視為己有 鄭秀慧盼妥善捐贈

鄭秀慧對父親抱有虧欠:「我爸爸若當時仍留在台灣,等到經濟起飛,可能也已經是號人物了。」大約10年前,鄭秀慧與家人討論後,更加確認「捐贈文物」的想法。

「家父曾經告訴謝東閔(前副總統),幫助原住民不能只有給錢,還要讓他們的文化能夠傳承,會跳舞的繼續跳舞、會唱歌的繼續唱歌、會織布的繼續織布。他心裡深處,始終想要幫原住民留下一些讓他們能夠引以為傲的東西。」

鄭秀慧說,父親對收購不為所動,曾對她說「這毋是咱的」。因為父親的超然理想和堅持,她才決定捐贈。鄭秀慧也觀察到,國際社會和台灣對原住民的重視日益提升。

2007年,聯合國通過「原住民族權利宣言」(UNDRIP),承認並尊重原住民的文化遺產、傳統知識和習俗,並確保它們得到適當保護和傳承,推動了各國立法。台灣也制定「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類學系主任阿加渥(Sabrina C. Agarwal)受訪指出,文物返還對原住民社群的歷史傷痕治愈和修復極為關鍵,也有助於更確切的相關研究、公眾教育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10年來,鄭秀慧歷經丈夫離世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爆發,處理文物捐贈到今年才加速進行。

她期盼,讓父親的收藏獲得最妥善的安排,能夠回到台灣。「捐給最合適的機構,將這批文物做最完整的保存,促進社會對原住民歷史生活樣貌更深一層的認識。」

原住民 日本 博物館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傳親俄駭客再攻擊 台憲指部中華電啟動防禦保護機制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