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看診明年4月擴大 700萬人受惠 下周公告辦法
台灣遠距、視訊診療跨出一大步。衛福部長薛瑞元昨證實,「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將於下周公告,明年4月正式上路;新制將擴大適用對象,擴大至慢性病長期用藥、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災害及傳染病等重大變故、行動不便照護等,健保署預估,至少700萬人受惠。
依衛福部健保署統計,相關適用「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人數,包括居家醫療照護人數約8萬人、長照機構服務約12萬人,而家庭醫師收治照護人數約600萬人,領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慢性病長期用藥人數更高達700萬人,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這幾大類族群多有重疊,保守估計至少700萬人可透過視訊方式就醫。
為確保明年4月順利上路,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資安認證部分,已公告相關標準,醫療院所應能在半年內完成建置;劉林義說,健保署則向行政院爭取「健康平權」計畫,4年編列預算45億元(台幣,下同,約1.4億美元),第一年為4.5億元,除了建構家醫大平台,並整合診所雲端資訊系統。
資訊傳輸部分為新制是否成功的關鍵,薛瑞元說,已申請科技計畫,協助診所資料雲端化,明年起試辦,不需要一家一家診所更改系統,而由健保署著手進行改善計畫。
除原先急性後期照顧、長期照顧服務、家庭醫師收治照護、居家醫療照護、國際醫療照護,「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適用對象將會放寬至10大類,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對此不表樂觀,他指出,至少有「基層診所設備不足」、「視訊看診難以取代觸診」、「如何隔空在健保卡登錄就醫資料」等三大問題,尚待克服。
林應然表示,若要達到遠距醫療,醫病雙方都需有一定通訊配備,並非所有基層都願意添購相關器材,若要全面開放,恐導致醫療院所間的「軍備競賽」。
此外,視訊診療有其局限性,例如,面對「脹氣、腫瘤」等症狀時,如何取代觸診、聽診,予以確認。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表示,通訊診療設備、AI等新科技可以成為「輔助診療」的工具,但每位醫師都有其擅長的看診方式,建議衛福部採正面表列「適合通訊診療的病症類型及特別規範」。
健保卡認證也成遠距醫療亟需解決的問題。林應然表示,健保署推動虛擬健保卡,但至今仍未看過病患用過,即使拿出來,大部分醫師也不敢收虛擬健保卡,擔心流程出錯,無法申報健保。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