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豪放女」夏文汐宣布返祖國發展 57歲豔麗如昔

拜登4個「不評論」 回應川普遭刑事起訴

野火集38年 龍應台談亂象:壓迫仍在 只是換面貌

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5日出席見面會,分享文學之路。(記者林伯東/攝影)
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5日出席見面會,分享文學之路。(記者林伯東/攝影)

「『野火』之前,我本來就是『野生』,現在只是回到原來的路途。」文化部前部長、作家龍應台5日在台北國際書展專題演講,娓娓道來她寫「野火集」到赴東部部落定居的心路歷程。她表示,雖然書中寫的事情已成過去,「但又看見另一個不安寧的亂世,壓迫者仍存在,只是換了面貌」。

本報系聯合報報導,「野火集」出版38年,台灣仍處於亂世,很多讀者問龍應台為何不寫「野火集」續集?「我不是為這個社會生存、為讀者生活、為市場寫作。」龍應台說,身為作家,「只能跟著自己內在的韻律。」

龍應台1975年出國留學。她回憶,那個年代的留學生,很少學成後會回台,她卻在1983年拿到博士學位後回來。「我的理由一點都不宏大,只是想要認識這個社會。」她出國前的23年人生,無法了解台灣。她選擇「逆向」回到台灣,想用成年的眼光認識了解台灣社會。「野火集」1984年起筆,「這是一個決定用成年眼光了解台灣的人所做的認識報告。」

「野火集訴說的對象不是統治者,而是小市民。」龍應台認為,「野火集」之所以能在戒嚴時代捲起龍捲風,關鍵在於說服的對象並非統治者,而是「渴求活在文明社會的小市民」。她舉例,「野火集」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而非「統治者你為什麼不開放?」

「這也是一種書寫策略。」龍應台說,當時她發現統治者可成功統治,「基礎是人民的默許」。而「野火集」相較於針對威權者批判的政論,打動更多市民、影響了更多層面。

台北中國時報報導,龍應台說,「直到現在,又看見另一個不安寧的亂世,以及另一種統治者出現,讓我們看見新型態的壓迫」,她解釋,數位化時代中網路上有很多謊言,「這挑戰我們對於壓迫的來源,要有不同的判斷,壓迫會以不同面貌出現,但本質完全一樣。」

她表示,「野火集」裡所反抗的事,很多都已不存在了,「可是最根本、實質的,那個想要用欺騙的方式控制你的心靈,那樣的結構和願望,一直沒少過。」

龍捲風 留學生

上一則

爭總統大位 在野3強拚氣勢 王金平:勢如起來擋不住

下一則

冷眼集/美中為氣球過招 台唱和顯幼稚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