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烏俄戰事 台戰術型無人機首曝光

中科院航空研究所昨首度公布新研造的「戰術型近程無人飛行偵蒐載具」,並宣布面對中國強大軍力,該院師法烏俄戰爭經驗,運用自有資金,正研發如美國「彈簧刀」無人機的「巡飛彈」。
「戰術型近程無人飛行偵蒐載具」採旋翼型無人機系統,航研所昨現場示範動態起降。航空研究所長齊立平受訪表示,旋翼型無人機是針對近程與城鎮特殊偵察作用,已介接陸軍作戰指揮情資判斷的「銳指系統」,讓作戰單位即時共享無人機偵測影像等情資。
另航研所現正研發性能提升型的銳鳶二型無人機,同樣也使用航研所自有資金,考量國造飛彈打擊距離增加,滯空時間與偵測距離都將適時提升與調整。齊立平透露此型機很快會有研發成果,會適時向外界說明。
至於大型騰雲無人機研發測試,航研所表示新機已完成研發測試,計畫明年中進行戰術測試,戰測通過後按空軍需求量產。
航研所表示,烏俄戰爭爆發後,全球對於無人機系統運用投入更多關注;面對中國強大軍力,中科院也積極發展各種不對稱戰力的武器系統;無人機將快速成為不對稱作戰利器。
齊立平表示,參考近年無人機戰場運用、各國發展方向與台海戰場環境,中科院航空研究所正以自有資金投入偵打一體、人工智慧與協同作戰。所謂偵打一體,包括如美國「彈簧刀」無人機的「巡飛彈」,另研究中大型無人機武器掛載;人工智慧則為無人機系統智能學習、偵測、辨識與追蹤鎖定。
另航研所披露空軍接裝的「劍翔」反輻射攻擊無人機性能,直線飛行航程高達1000公里以上。除可攻擊大陸沿岸雷達系統,另能攻擊海峽內有雷達運作的各型共艦,包括航空母艦。
航研所也公布自行研發「勇武專案遙控靶船」,導控距離長達30公里,有成為「國造無人自殺攻擊艇」的潛力。「勇武專案遙控靶船」導控距離長達60公里,官員說,微型化與增加酬載的技術層面沒有問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