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立法院國父遺像終於修復 「年輕30歲」

爭議多時的台灣立法院國父遺像終於修復,由以鄭成功與荷蘭對戰歷史畫而知名的畫家楊炳輝,從上周起展開修復,目前已經可以看到畫像中的國父因修復「年輕30歲」。
懸掛在立法院議場前方正中央的巨幅國文遺像,由畫家陳紫山所繪,距今已超過60年,由於就在立法院主席台後方,多年來見證國會殿堂多場大小「戰役」,受到波及也傷痕累累,最近一次是院會5月30日處理攸關國務機要費除罪化的會計法第99條之1條文修正草案時,爆發激烈朝野衝突,國民黨立委朝主席台丟擲水杯抗議,意外砸損國父遺像,造成畫像中國父的衣服前襟處有一個約巴掌大小的破洞。
楊炳輝表示,日前初次前往檢視畫作,發現不僅灰塵滿布,積了厚厚一層,而且上面不只一個洞,算算大洞就有5處,小如BB彈打到的凹洞則有數十個。過去並沒有專業修復,可能是立院工作人員自行修補,畫作上有用針線縫補的痕跡,還有用膠帶貼補,「仔細看上面坑坑疤疤,實在慘不忍睹」,楊炳輝看了很不忍,馬上拿起水桶與布開始清灰塵。
「我在清的時候,包括國民黨與民進黨立委及立院工作人員多人都在場,我邊清他們邊吵,」楊炳輝笑說,爭論的關鍵就是國民黨要修、民進黨不想修。三天後他再度前往,兩邊人馬還在吵,他加入討論後,開玩笑說「國民黨打破遺像,弄了一個洞,就是給民進黨『衝康(台語指故意搞鬼)』,怪不得從5月到現在民進黨不太順利」,發生了林智堅論文事件、桃園球場坍陷等。
他並以自己多年作畫經驗為例,像畫鄭成功、媽祖像時,常會遇到一些「顯靈」的事,讓他不得不信邪,力勸民進黨「被衝康不吉利」。後來現場又有人笑說「如果真的這樣,會變成民進黨要修、國民黨不想修了」,最後在吵吵鬧鬧中,花了兩天時間,目前大致完成修復。
他表示,主要是以濕敷的方式撫平凹洞,太大的洞就以新的畫布從畫後方修補,並在清洗後,部分重新上色,讓國父的畫像看起來好像年輕30歲。等到顏料大約一個月後全乾,會再上一層油畫專用的保護漆,可以有效保護畫作,避免汙染與褪色,「希望之後不要再受傷了」。
楊炳輝先祖是抗日志士,自己是台灣抗日家屬協進會成員,之前以鄭成功與荷蘭對戰的一系列巨幅歷史畫作而知名。他利用考古的方式,蒐集多年的資料,甚至檢視台南古戰場挖出遺骨的傷痕,研究出當時使用的武器,才一一還原當年的景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