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去中國」?台國小社會課本首度3家遭退

國教院日前正審查112學年(2023年)小學五年級社會科教科書,但有教科書業者指出,審查委員要求出版社須將台灣史放入東亞史脈絡,一次退回三家出版社要求重編。業者擔憂,國教院要求的編排方式失去時間軸,小學生恐難以理解,更涉及去中國化。
本報系聯合報報導,教科書出版商南一、康軒、翰林等日前著手將小學五年級教科書送至國教院審查,主要提供對象為明年升小五的學生使用,但未料出版社均接獲通知,要求小五課本上下冊須重編,也是三家出版社首度被一次退回。
其中一家出版社私下表示,審查委員要求將台灣史放入東亞史的脈絡,並要求以「變遷及因果」等四大主題軸編排,拋棄了時間軸,也有去中國化的疑慮,幾乎重演了三年前高中歷史課本的狀況。
國教院回應,社會課綱並未去中國化,而是讓學生從單一區域,導向全球互動的系統性思考,並讓歷史擺脫為特定意識形態或灌輸國族觀念。
台北中國時報報導,南一書局發言人黃安志表示,國教院來函十分模糊,內容主要是編審委員認為目前所編的教科書與課綱精神有段距離,因此要求將台灣、中國大陸、日本與韓國等歷史放在東亞史脈絡,讓學生能理解歷史事件的連動關係,但國小學童不具相當程度的基礎文史知識,擔心不按照時間軸呈現內容,恐讓教學變得混亂。
黃安志也說,編書還是得考量是否符合課堂需要,如今國教院10月底通知12月得完成重新編書的工作,各校又將在明年3到4月選書,實在很擔心無法如期完成任務。不過團隊還是會致力在12月底到明年初送審,希望能獲得審查委員認同。
康軒出版社發言人許牧民提到,這是首度出現三家教科書商都被要求重編的情況,目前收到的公文並沒有清楚說明審查未通過的理由,「我們也很納悶,怎麼會這個樣子」,現在正全力爭取與國教院溝通,才能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
報導說,一名曾在國教院任職的人員表示,教科書審查過程極度細瑣,行文給書商的公文也無法寫得很具體是哪裡不符合規定,但院方基本態度是不要「以審代編」,不過既然官方不敢清楚交代退書原因,想必就是與去中國化政策有關。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