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千鐵箱存放純正故瓷 故宮山洞庫房首開門揭祕

故宮文物損毀爭議不斷,破天荒對立委和媒體打開創建近一甲子、鮮少對外開放的山洞庫房;上回開放已是18年前,且是要拍攝故宮出資的電影「經過」。7日在故宮院長吳密察帶領下,約60名媒體和立委浩浩蕩蕩進入後山的山洞庫房「開箱」,共有逾千只鐵箱,主要存放北京故宮的陶瓷,也就是血統最純正的「故瓷」,並向外界公開展示文物如何入盒或包裹。
吳密察說,山洞庫房建於1965年8月,內設洞庫A、B兩座。庫內共存置歷代陶瓷器1萬8608件,約為院藏陶瓷器總數的7成,收藏於1028只鐵箱之中。
故宮文物包括銅器、玉器、陶瓷、書畫文獻等,但書畫文獻因紙質脆弱、銅器易有「銅器病」,不適合貯放於山洞,最後只有陶瓷留在山洞庫房。但來自瀋陽故宮、熱河行宮瓷器轉至正館庫房,留在山洞庫房的都是「故瓷」。
此次引發軒然大波的3件損毀文物:「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清乾隆青花花卉盤」,都是貼上「故瓷」編號的瓷器,故宮昨特別對媒體開放打破花卉盤的「命案現場」,並有專人說明與展示整理文物的流程。
鐵箱內文物包裝分藍布包盒裝與包裹綑紮兩種。包裹綑紮正逐年汰除、以藍布盒取代。故宮副院長余珮瑾說,整理收藏瓷器藍布盒時,如果裡頭還有瓷器,工作人員須把藍布盒的釦子扣上。此次受懲處的一名工作人員便是因粗心忘了扣上釦子,導致另位同仁誤會是空盒失手。
余珮瑾說,5月發生打破瓷器後,山洞庫房8月便重新調整設計工作間,將原本動線混亂工作間,調整為分成鐵箱暫存、實盒暫存、空盒暫存、文物整理等8區的工作區,讓裝有瓷器的「實盒」和空盒分區擺放,避免工作人員產生誤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