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晶片戰波及? 聯電回購廈門聯芯 遭大陸卡關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去年向經濟部投審會申請,買回廈門聯芯30.0496%股權,成為100%持股子公司案,遭遇福建省卡關,聯電昨天坦承目前回購進度確實未能依既定計畫進行,並怒批此案若遭阻攔,將成為無法保障台商權益重大案例,並恐掀起骨牌效應。
業界研判,聯電應是被美中晶片大戰波及,使得北京官方不願放棄聯芯股權,牽動聯電集團內部管理及大陸布局。
聯芯是聯電赴中國大陸首宗12吋晶圓廠投資案,由聯電及子公司和艦、廈門市政府及福建省政府共同合資,廈門市政府由旗下金圓產業發展出資,福建省政府則由旗下電子信息產業創業投資出資,陸資出資比率約占3成,聯電及和艦合計約占近7成,規畫月產5萬片12吋晶圓代工廠。
聯芯2015年3月26日動土、2016年第4季量產。聯電表示,依照當初3方簽訂合約,聯電可在成立7年後買回陸方的股權,成為100%持股子公司,聯電也依照約定,在去年10月向經濟部投審會申請以人民幣48.58億元(約7億2483萬美元),分3年買回廈門聯芯30.0496%股權。
聯電供應鏈透露,廈門市政府已同意出售持有的聯芯股權,卻遭福建省卡關;福建省迄今對出售聯芯股權案遲遲不點頭。至於是否因為美國加大對大陸半導體產業制裁力道,福建省希望保有能在大陸半導體產業做出貢獻,還是來自北京當局的授意,聯電也摸不清頭緒。
聯芯近年受惠全球晶片荒,營運轉虧為盈,若回購進度受阻,聯電大陸擴廠計畫恐會受阻,也使得聯芯難以撕下「陸資企業」的標籤,在美中科技戰戰火愈演愈烈下,甚至可能成為遭美國盯上的包袱。不僅無法避免美方對陸半導體業既有與未來可能的管制,甚至未來也會遭白宮點名「太親陸」,使得聯電出貨美企同步受累。
業界分析,或許外界以為,聯電若無法順利將聯芯納為100%持股子公司,頂多就是維持現狀,但在美中兩強競爭的大環境下,「不是只有維持現狀這麼簡單」。
此次聯電收購計畫遭卡關,外界認為是美中科技戰的延燒,因為目前大陸發展先進製程受阻,加上中芯國際良率遲遲拉不起來,仍有陸資且能參與營運的的廈門聯芯,成為陸方難以放棄的據點。
業界原本預期,聯芯若擺脫陸資色彩,可望擺脫遭白宮管制的緊箍咒,後續製程升級、設備取得也相對具有優勢,為聯電集團戰力大加分。如今情勢發展不如預期,聯芯擺脫不了陸資色彩,不僅不利大股東聯電的權益,後續聯芯發展之路也恐出現變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