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香港再傳重大命案 3名女童疑似遭生母「悶死」

女兒和孫女在機上 侵犯華府領空飛機主人:凶多吉少

拜習會談台灣問題 台學者:習近平非畫紅線是畫禁區

拜習會時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路透)
拜習會時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路透)

拜習會」對於如何處理台灣問題各說各話,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楊永明表示,美中關係仍維持在「鬥而不破、管控分歧」大方向, 但在雙方爆出最大火花的台灣問題上,拜登畫下「和平解決」的紅線,習近平卻設下了「禁區」。

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趙春山認為,美中關係在「拜習會」後已趨於緩和。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湯紹成認為,明年可能選上眾議院議長的共和黨籍眾議員麥卡錫勢必訪台,以及推動台灣政策法的立法,在這兩件既有的政治議程下,美中關係可能因台灣而陷入更嚴峻局面,因此這次拜習會只有「化妝品的作用」。

拜習會聚焦台灣問題,陸委會昨發表聲明回應,強調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國家,從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或內政,兩岸互不隸屬是客觀現狀與事實;強調捍衛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的「四個堅持」是台灣共識與核心利益之所在,是不能逾越的底線;並感謝美方重申對台支持與承諾。

楊永明認為,美中關係在這次「拜習會」後可謂大致回到了裴洛西訪台之前的狀態,也就是雙方「鬥而不破」並「管控分歧」的狀態。而針對台灣問題,兩人爆出了最大的火花,也就是兩人算是各自畫定自己的紅線。他說,拜登的紅線是兩個和平:一是維持台灣和平的現狀,二是台灣問題必須和平解決;但習近平不只是畫紅線,而是根本設下了一個「禁區」,習近平說,「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這其實是一個禁區,中方反對任何的外力干涉與介入。

湯紹成認為,美中關係對抗的「大格局」並未改變,只有一些「小步調」有所調整。譬如拜習之間可能各自有一些籌碼,可做為相互談判的交換條件。他認為,美中在這次「拜習會」後確實緩和了一些氣氛,就大陸外交部的說法中也十分肯定這次的會談,認為兩國有共同的義務去維護全球的秩序與格局。但雙方氛圍縱使緩和也無法改變美中對抗的大方向與格局,在拜登因失去眾議院的控制,無法在俄烏戰爭上繼續用預算與武器全力支援烏克蘭後,即有可能改變方向在台灣問題上施加力量。

趙春山認為,美中可以因為此次「拜習會」延續兩年的和緩,習近平對這次的結果一定是滿意的;因為美國不但重申了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根據中方的聲明,還在既有的「四不一無意」上再增添了新的內容,其中關於「不支持台灣獨立」這「一不」上,這次再加上了不支持「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而原來只有「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這次又加入了「無意尋求與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他說,「老共一定聽了極爽」。

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蒙志成指出,中國想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藉此獲國際認可,美國也有內外壓力,需和中國合作,雖核心議題仍暗潮洶湧,但表面算是「蜜月期」,台灣應趁此機會多爭取國際參與、盟友合作以及發展經濟產業鏈等。

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則觀察到,美中競爭本質不變,現在是再築起護欄,代表中國雖在美國之下,但綜合實力無法再被美壓制,因此兩國需尋求妥協,而相爭關鍵的台灣問題上,美方持「北京不武、台灣不獨」,這次美國應有受到北京壓力,對於台灣有「不獨」的軟性暗示。

拜習會 習近平 拜登

上一則

立法院國父遺像終於修復 「年輕30歲」

下一則

台史上最完整鯨魚化石恆春出土 距今8萬5000年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