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7旬亞裔長者勇鬥2劫匪 無懼胡椒噴霧全打跑

史指再漲10點 收在今年最高

新聞評論/賴清德台獨再定義 說給美國聽

副總統賴清德(後排右九)在帛琉棒球場見證台灣國際棒球交流發展協會捐贈球具,與當地棒球聯盟球員合影。(記者丘采薇/攝影)
副總統賴清德(後排右九)在帛琉棒球場見證台灣國際棒球交流發展協會捐贈球具,與當地棒球聯盟球員合影。(記者丘采薇/攝影)

副總統賴清德帛琉行大談兩岸,一席「將延續蔡英文兩岸路線」言論,外界部分解讀為「務實台獨工作者」立場出現微調,但其實該論述並不脫2019年他參與民進黨總統初選時所言,不過以副總統角色再次重申,仍具意義。賴的兩岸論述雛形已現,但美方與台灣能否接受,仍是重要觀察指標。

有別於蔡英文近年來著重於重新定義「中華民國」,鮮少提及台獨,賴清德重點論述的標的,反而是重新定義「台獨」。

眾所皆知,美方對賴清德的兩岸路線一直有所顧忌,評價並不如蔡英文百般順從令人滿意,若賴清德未來有志再上層樓,兩岸路線是否獲美方點頭,將是一定要取得的必修學分。

儘管賴清德盡力消「獨」,但光是「台獨」字眼出現,就足以引發多方疑慮;仍執著在台獨字眼上的論述,能否過關,還有很大問號。

另一方面,台灣民眾是否接受也是賴清德面臨的挑戰。最直接的質疑將會是,如果賴認為務實的台獨工作不是宣布台獨,那所謂的「台獨工作」到底是在做什麼?當台獨只剩空殼,不僅年輕世代「天然獨」與深綠族群是否買帳待考驗,更坐實了藍營長期以來的譏諷,民進黨的台獨果然只是用來騙選票,只能說,不能做。

賴清德有志競逐大位的態勢已相當明朗,在美中台關係日益緊張之際,如何端出更全面、穩健的兩岸路線,將是他無法閃躲的課題。

賴清德 蔡英文 民進黨

上一則

世界OnAir/人間正是「鬼地方」台作家陳思宏寫家鄉羈絆

下一則

立法院國父遺像終於修復 「年輕30歲」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