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台捲地緣政治 和美把習近平推向普亭

當台灣聚焦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案時,正在烏茲別克撒馬爾罕登場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也值得關注。台灣政策法案的內容,受到了美中台三方的共同關切;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亭在上合峰會的場邊會面,顯然更吸引了西方國家的關心。台灣應該留意的是,雖然這是兩個獨立事件,但習普峰會多少受到台美關係進展的牽引和刺激。
相對於台美關係的進展,習普峰會釋出的政治訊號,充分說明台灣已經越來越捲入地緣政治的激烈競爭中。過去歷次習普會,雖然也都不忘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卻有點像會議固定程序般的例行文章,但這次在距離台北遙遠的撒馬爾罕,習普面向美國針對性地大談台海議題,顯然有著不同的意義。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這次習普會,由於俄羅斯在經濟上遭受美歐嚴厲制裁,在俄烏戰場上則未見進展,甚至烏克蘭反攻頗有斬獲,因此普亭更需要習近平。但習近平也需要普亭、需要上合組織:以美國為首,從五眼聯盟、四方安全對話(QUAD)、三邊安全協議(AUKUS),到印太經濟架構,無一不是針對中國而來;尤其俄烏戰爭後,美歐各國把俄烏情勢投射在台海,紛紛揚言加強對中國的嚇阻。而美國想藉烏克蘭拖垮俄羅斯,也讓習近平對美國的兩岸意圖有更多警惕。
在大國博弈和類新冷戰的框架下,台灣議題越來越國際化,蔡政府更主動把台灣鑲嵌入地緣政治競爭中;台灣有了更多機會,也面對更多危機,禍福尚難逆料,但台灣已經越來越失去主體性。就像美國的台灣政策法案提供無償軍援,但台灣的建軍方向與國防自主將全部繳械。美中護欄已經岌岌可危,但美國和台灣還在努力把習近平推向普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