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蔡政府請客 逼華航埋單1400億
近期美國政治人物訪台絡繹於途,政府宣傳稱美台關係如何緊密,是「價值同盟」堅若磐石的證明。但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台海第四次危機,在共機侵擾下,台海中線一夕消失。更嚴重的是,4月訪台的美參議員葛理漢曾要求台灣採購波音787飛機,當時政府還矢口否認;誰料最近消息傳出,華航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採購24架波音飛機,總計達1400億元(台幣,下同,約45.7億美元)。台灣為這些表面的國際「友好」,付出的代價何其驚人!
裴洛西訪台引發海峽變色,至今驚擾未定。她在行程中夾帶其子同行,被質疑另有商業目的,至今疑雲未清。台灣當然應展開雙臂歡迎友台人士到訪,但在光鮮的外交儀式下,究竟背後附帶多少無法端上枱面的軍事或商業交易,則是台灣民眾必須保持警醒的事。華航的主力機隊是「空中巴士」,如今卻因美國議員來訪,被迫需花大錢採購美國的波音客機,正是外交壓迫商業的結果,也是蔡政府干擾企業經營的不負責表現。
南卡羅萊納州議員葛理漢一行人4月中旬來台,在會見蔡總統時,當面要求她購買24架在其選區南卡製造的波音787飛機。當時,總統府口譯人員刻意漏譯這段發言,事後府方新聞稿也略過不表,顯示府方有意隱瞞。然而,府院事後卻私下向華航追問購機進度。本報發現葛理漢推銷波音之發言,披露之後,總統府竟指此報導「其心可議」,國安局長陳明通更大扣紅帽,說他懷疑這是一場「認知作戰」。外交部長吳釗燮則稱,他自己沒聽清楚,相信翻譯人員更沒聽清楚。
四個月過去,華航最近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購買16架波音787,外加8架「選擇權」。其總數,不多不少,恰好是葛理漢所要求的24架。此事,有一種可能是:蔡政府在葛理漢一行訪台之前,已向對方作過購買波音的承諾。另一種可能是:這是一場「外交綁商業」的交易,須俟葛理漢等一行所謂重量級「跨黨派議員」訪台後,再由台方付帳,當成「後謝」。問題是,政府「請客」,卻逼迫華航「付帳」,購買不符合它需要的飛機,這究竟是慷慨了誰?
無論如何,蔡政府不過接待幾名美國議員,台灣就要支付1400億元的貨款,這代價未免太高了。何況,根據電訊報導,波音787因結構性缺陷,一年前已暫時停止出貨,至今累積了上百架庫存。一直到上月,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才同意放行,准許它出貨交機。在安全前景未明下,蔡政府卻逼著華航購買波音787,又把台灣人的安全放在哪裡?
華航的機隊要不要多元化,由原來以空巴為主力的架構,修正為以波音機隊為輔,原應交由專業判斷決策。其原則,至少要符合華航本身的經營利益及管理便利;此外,更要考慮「旅客安全至上」的原則。然而,當蔡政府用外交思維介入此事,一切全都變調,安全及商業考量全被踩在腳下,唯有政府的「外交面子」才是最高指導。試想,當一名美國議員在總統府向蔡英文當面下指導棋,要求她買這買那,甚至直接開出貨品數量。而蔡英文則忙不迭地遵從,把她的壓力轉給交通部及華航去承受;這樣的景象,人們有看到任何台灣的「國家尊嚴」嗎?
裴洛西訪台,台灣付出了台海中線消失及解放軍飛彈圍島的代價,至今騷擾未歇。葛理漢來訪,台灣付出了1400億的代價,並賭上華航旅客的安全。外交大氣球下,藏著蔡政府不告訴你的風險,代價竟如此高昂。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