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蔡英文的823論述 當年「選舉浮橋」翻版?

8月23日是八二三戰役63周年紀念日,受疫情影響,紀念活動縮小規模並不令人意外,但金門縣長楊鎮浯不滿中央未派員到場,大動肝火喊話要求中央「不僅要派員參加,也要正視這段歷史」,既表達前線人民的心聲,也直戳中央態度的搖擺。
今年八二三紀念日之前,全球目睹美軍撤出阿富汗的動亂,台灣也引發「今日阿富汗」是否「明日台灣」的論戰。特別是蔡總統在上周民進黨中常會就舉八二三戰役為例表示,「為了守住自己的家園,台灣人民不分先來後到,軍民一心,終於擊退威脅」,「這場戰役的勝利,就是最好的證明。」讓人期待她在八二三當天能有一番鼓舞全民的談話。
可惜的是,府方幕僚基於防疫考量,未安排蔡總統金門行程,錯失了朝野共同紀念的機會。在疫情嚴峻階段,這樣的理由應可獲得國人理解;但目前疫情漸緩,且國民黨前後任黨主席都能分別飛往金門追思,府方所謂「避免跨島移動的防疫考量」,不僅似是而非,更讓人懷疑是否為另一種託詞?
事實上,民進黨及蔡政府對於八二三的認知及詮釋,早已備受質疑。蔡總統雖說出「八二三經驗告訴我們,當敵軍壓境,團結一心才能保家衛國」,也曾親赴金門紀念,但民進黨黨職要員卻說過八二三砲戰是「國民黨跟共產黨的事」,跟台灣人沒關係;前副總統陳建仁更曾被爆寧可低調到金門旅遊,也不參加紀念活動。
預定明年通車的金門大橋,過去曾有「選舉浮橋」之稱,每到選舉,就在候選人的政見中「浮起」;選舉過後,又無聲無息。對照蔡總統回應阿富汗情勢時提到八二三戰役,但在其他民進黨人士心中卻可能不值一提。這樣的八二三論述,豈不像「選舉浮橋」,用過即丟?
蔡總統說得沒錯,「單憑一黨一派無法抵禦外侮」,也因此,八二三砲戰的歷史,不應僅由朝野各自表述。而須負起正視歷史、凝聚人心的責任者,又非蔡總統莫屬。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