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文化部的撒手鐧 徹底摧毀台灣出版自由

繼大陸童書《等爸爸回家》被禁下架,文化部最近更宣布大陸圖書授權台灣出版將全面審查。禁陸童書,陸委會說是為杜絕中共文化統戰滲透;審查陸書出版,文化部更說是為避免不具善意的國家破壞台灣的民主自由。但出版業質疑這是文化封鎖,把台灣帶回查禁書的年代。事實上,破壞台灣民主自由的,就是蔡政府。
諷刺的是,歷年台北國際書展開幕,不論總統或副總統都會對各國使節得意表示,台灣是華人世界裡擁有最充分出版自由的國家;然而作為台灣民主標記的出版自由,卻不斷被蔡政府摧毀。
首先是2018年5月,各出版社都收到文化部公函,指參加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徵選的19家出版社計43冊大陸授權出版品,未申請許可,已涉違法。這個警告震驚了出版界,儘管文化部後來澄清,《出版法》於1999年廢止後,台灣創作及出版發行均為自由開放,無須經政府審核。但這個讓出版界「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的緊箍咒,只是暫時放鬆而已。
果然,最近文化部突然宣布,明年2月1日起由大陸授權出版的書籍,必須先向文化部申請許可,才可向國家圖書館申請書號,否則沒有書號不能發行,也不能免稅。文化部下此撒手鐧,已經徹底踐踏出版自由。
政府的依據是由《兩岸條例》授權、1993年訂定的大陸出版品許可辦法,規定大陸地區出版品如有宣揚共產主義或從事統戰者,不予許可。陸委會據此表示「依法行政,有法必依」。
這個「有法必依」的法比已廢止的《出版法》更違背思想自由與出版自由。在思想自由上,依此「辦法」,共產主義思想的演進不能研究,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不能討論,馬克思《資本論》不能閱讀,難道我們又進入戒嚴時代?更荒謬的是,台灣已有六個註冊登記的共產黨,合法的共產黨宣揚共產主義是非法的,這要如何解釋?
在出版自由上,這個「辦法」採取了比《出版法》還惡劣的手段。必須送審才能出版,這是最嚴重的倒退,即使戒嚴時期也未要求事先送審。至於文化部有沒有能力審查、如何審查?恐怕文化部也無法回答。其次是審查綁書號,未經審查許可就沒有書號,不能銷售。這是專制加上極權,何來民主?何來自由?事先送審加上審查綁書號這兩支棒子,一向是蔡政府攻擊中國大陸沒有出版自由和思想自由的依據,如今豈非宣告蔡政府的「中國化」。更惡質的是,在「辦法」之外另行加上沒有書號就不能免稅,此舉猶如流氓政府的恐赫和勒索。文化部爭取到出版品免稅,卻以此恩惠要脅出版界,不但為德不卒,還在「中國化」之外加上「流氓化」。
針對不合理的惡法,進步的政府會主動修改或廢除,中庸的政府會將它擱置,退步的政府卻會揭起「依法行政,有法必依」的大旗。文化部長李永得當年曾是勇敢挑戰威權的記者,如今掌握文化權力就開始打造新威權;當年鄭南榕要求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如今民進黨當權者卻不斷對出版自由強套枷鎖;假藉行政權力行使違憲條例,把民主自由的招牌徹底砸爛,不但撕毀「思想、信仰、學術的自由,不得以任何法律限制」的黨綱,也踐踏「人民為文化與文化權利之主體,享有創作、表意、參與之自由及自主性」的「文化基本法」,更違背「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的憲法保障。蔡政府倒行逆施,迫害出版自由,台灣還能說是民主自由的國家嗎?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