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食安會報停擺 會做事的政府哪去了

行政院長蘇貞昌被踢爆超過一年未主持全國最高等級的食安會報,正值進口萊豬政策仍在說服各界,以及相關行政命令還在立法院審查之際,最高行政首長不重視食安的形象若被定型,對於力推萊豬政策以消弭貿易障礙的蔡政府,絕對是路上的絆腳石。
蘇貞昌久未主持全國食品安全協調、監督、推動及查緝事務的「行政院食品安全會報」,29日在立法院質詢台更一度被問到語塞,最後蘇揆只能以每日都關心食安來勉強回應,也是口才經過李登輝認證的蘇貞昌,縱橫議壇數十年的罕見景象。雖然行政院解釋,食安會報與相關機制仍持續進行,萊豬議題也另闢跨部會小組討論,但相關討論都沒有對外說明,有別於過往食安會報慣例發新聞稿公告周知,也讓外界產生聯想。
對於政府政策,民眾有知的權利,資訊公開也是政府義務,尤以如此強調「開放政府」、宣傳公共政策參與的蔡政府團隊,更應該將資訊透明完整對外,避免事件發生才被問到語塞,或需要官員重新解釋。
進口萊豬政策縱使走到立法院攻防,在執政黨人數優勢下,勢必能順利闖關,但除了執政黨強渡關山的形象愈來愈強烈,此刻還爆出不重視食安的形象,更將嚴重損及始終高喊會強力把關食安的行政團隊,讓「有政府會做事」的口號面臨考驗。
萊豬政策在8月底宣布前,產業界及地方政府事前一概不知,衛福部長陳時中都坦承「這項政策來得突然」,溝通是等到宣布後才啟動,且上路日程早早底定,事先也規畫好在立法院與在野黨的攻防時間,如果這不是突襲,什麼才是突襲?
蘇貞昌的語塞,除了心虛,更凸顯對爭議政策的有意掩蓋,甚至故意放水。就算強行闖關成功,即使迎合了所謂「國際需求」,恐怕已失了民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