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移民擁大學學歷比率較本土美國人高 但年薪不到4萬

紐約市遊民所人數飆升167% 兒童創新高

新聞評論/柯文哲應該以哪個宋楚瑜為借鑑?

為不讓非綠陣營分裂,宋楚瑜(左)2004年擔任連戰(右)副手、促成「國親合作」與「連宋配」。(本報資料照片)
為不讓非綠陣營分裂,宋楚瑜(左)2004年擔任連戰(右)副手、促成「國親合作」與「連宋配」。(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2024戰鼓響起,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已經就位,非綠陣營群雄還在觀望,其中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動向,也備受關注。儘管九合一選舉成績遠不如預期,柯文哲仍認為民眾黨的民調「逐步上升」,又說會研究如何不重蹈親民黨等第三勢力覆轍。其實從國家未來、政黨存續和個人政治前景等各個面向看,比較親民黨與民眾黨的發展歷程,並參考「宋楚瑜經驗」,柯文哲應有所得。

民眾黨成立後,在2020年首次參與的立委選戰裡,區域立委全軍覆沒,僅靠政黨不分區分配到5席,勉強維持「第三大黨」位置;去年九合一選舉,民眾黨在最能反映基層實力的縣市議員部分,僅取得14席。雖在藍綠兩大黨之外居首,但與兩黨差距甚大。

至於親民黨,2001年首次參與立委選戰,即獲得46席,不但與民進黨、國民黨形成「三黨不過半」的鼎足之勢,近三成的得票率,也非今日民眾黨可比;兩個月後的2002年縣市議員選舉,親民黨也斬獲49席,遠勝此次初試啼聲的民眾黨。事實上,親民黨是宋楚瑜在2000年總統大選後成立的,那次大選宋楚瑜得票率還超過國民黨,位居第二。換言之,若以「第三勢力」的含金量來看,當時的親民黨遠勝今日的民眾黨。柯文哲現在僅以「民眾黨民調上升,其他政黨下降」做判斷,並不切實際。

親民黨成立初期,即發現「非綠陣營分裂,民進黨得利」的鐵律;因此儘管宋楚瑜聲勢還高,仍在2004年擔任連戰副手、促成「國親合作」與「連宋配」。後來因三一九槍擊案,連宋配以些微票數惜敗,則可進一步證明,即便非綠陣營整合,都未必能勝,何況是分裂?

誠然,此後親民黨發展每況愈下。但其中很大因素,是連宋配敗選後,親民黨在政黨立場上搖擺不定,時而推動與國民黨合作甚至合併,復又與當時執政的民進黨暗通款曲,屢傳「橘子綠了」。此一搖擺,讓黨內戰將陸續出走,親民黨則被掏空。此後宋楚瑜一再參選,也一再落選,親民黨終遭泡沫化。

由此觀之,柯文哲若參選總統,無論是來自個人政治企圖心,或希望藉由參選帶動民眾黨立委選情,其思考模式與做法,應慎勿落入宋楚瑜2006年參選台北市長、此後更三次參選總統的「為選而選」覆轍。

曾經「墨綠」的柯文哲,是在民進黨支持下首次當選台北市長;但也在與民進黨合作過程中,清楚看見民進黨執政本質,就是毫無節制的濫權,而這正是必須政黨輪替的理由。認清此一事實,柯文哲就當知在戰略選擇上,政黨輪替才是第一優先。

柯文哲曾與親民黨合作,並且聘宋楚瑜為首席市政顧問;其身邊大將黃珊珊,亦自親民黨而來。如要做為借鏡,宋楚瑜是柯文哲的最佳參考。2000年的宋楚瑜告訴柯文哲,非綠陣營的分裂分票,就是保送民進黨勝選;2004年的宋楚瑜,則是告訴柯文哲,一旦目標確立,則「成功不必在我」。但如果柯文哲誤判情勢,自認手中籌碼滿滿,就自抬身價;或者高估政黨實力,決定「為選而選」,那就是仿效2006年後無役不與,卻搖擺不定,以致逐漸邊緣化的宋楚瑜和親民黨。要選擇哪個宋楚瑜當作借鑑,答案應該很清楚。

對於非綠陣營的整合,柯文哲說應著眼「怎麼做對台灣好」;站在政黨立場,柯文哲則理應為民眾黨謀求政治版圖最大化。但「怎麼做對台灣好」和「政治版圖最大化」孰輕孰重,才是柯文哲現在應該思考的重點。

柯文哲 民進黨 國民黨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