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蔡失政危機 並非換一個蘇貞昌能解決
在強大民意壓力下,行政院長蘇貞昌終於在除夕前總辭,並高調籲請蔡總統指派新閣揆。弔詭的是,府方並未如預期提出新揆名單,只說現有內閣團隊將負責到最後一刻,並在春節期間啟動調整作業。種種跡象顯示,稍早傳出由陳建仁、鄭文燦出任正副院長之說,並未確定。內閣人事擾攘近兩個月,但蔡總統在人事布局上卻遇到難言的阻力,遲遲無法定案,政局令人擔憂。
事實上,若由陳建仁和鄭文燦領銜組閣,並非十分理想的布局。原因是,兩人的言行皆有不少爭議:陳建仁在高端弊案中多次為高端唱和,角色備受外界質疑;此外,陳、鄭兩人在論文抄襲案中均力挺林智堅,鄭文燦本人選後更因台大碩論抄襲而被撤銷學位。這些道德爭議,當然損及兩人的可信度,可能在日後不斷遭到拷問。
再說,陳建仁被看好出任閣揆,並非因其才德出眾,而是因為他政治性格較弱,是派系所能接受的人選。他曾任副總統,更能貫徹蔡總統意志,也可保蔡英文不致過早跛腳。然而,陳建仁卸任副總統後已返回學術界工作,儘管他在前年底突然加入民進黨,讓人以為蔡英文對他有所安排;但直至近日,他仍矢口否認曾受徵詢組閣,使情勢更添詭譎。
可見,蔡總統任命新閣揆一事顯不如預期順利,因此一延再延,讓備受爭議的蘇內閣遲遲無法離任。原本蔡總統把立院會期結束當成改組時機,現在又要推到春節過後,包括蘇貞昌喊話要蔡總統趕快提出新人,在在顯得極不尋常。進一步看,蔡政府所面對的失政危機,也不是換掉一個蘇貞昌就能解決,而是整個內閣要作出全盤調整,撤換掉那些品格、能力、專業均不適任的閣員,才有一新耳目的可能。
原因是,蘇內閣之所以引發各界撻伐,除了蘇貞昌個人的霸道強勢,其內閣成員的囂張、跋扈、無禮,也到了前所未見的地步。整個內閣的文化皆以意識形態、政黨利益為先,毫無責任政治觀念,以為光靠狡辯、狡賴為黨立功就是能臣幹將。例如,衛福部長從陳時中到薛瑞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都是囂張跋扈的代表人物,向來一意孤行。再如外交部長吳釗燮讓台灣邦交國變成史上最少,他最愛插嘴呼喝的卻是兩岸關係;至於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卻始終保持無言和無作為。此外,不斷打壓言論自由的NCC主委陳耀祥,意識形態掛帥並發生國寶損毀的故宮院長吳密察,都對得起他們的職位嗎?
就品格操守而言,國安局長陳明通當年指導的學生碩士論文頻頻發生可恥的抄襲事件,他不僅厚顏戀棧,更把學術的客觀公正踩在腳下。再如疫情指揮官王必勝,發生婚外情生子的醜聞,卻因長官私心偏袒而升官。這些閣員若不撤換,民眾如何感受內閣的新氣象?
蘇內閣過去四年「只問立場,不問是非」,讓人民唾棄;但若要問始作俑者,答案卻在蔡總統身上。蔡總統放任閣揆自吹自擂,坐視政務官道德敗壞而無意整頓,甚至讓閣員仗著她的寵愛恣意妄為,將台灣的政治文化帶向粗劣無文及仗勢欺人。整個政府末梢神經麻痺,內部腐敗生蛆而不自知,這些,蔡英文都沒責任嗎?
內閣改組的主要目的是為營造新的政治氣象,提升內閣執政能力,並調整政府行事作風和決策品質,重新挽回人民的信任。如果形象惡劣的閣員不走,政府的新形象將從何而來?這次民進黨慘敗,內閣改組卻一再拖沓,毫無誠意。如果新的團隊根本換湯不換藥,那就等著民怨再爆發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