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紛釋參選逼賴 後蔡時代派系焦慮

民進黨敗選後,蔡英文總統辭去民進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是否參選黨主席,牽動黨內派系競合。賴迄今未表態下一步,但敗選至今九天,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管道釋放賴可能參選消息,試圖逼賴開口。
賴清德曾在2019年參加總統初選,挑戰力拚連任的蔡總統。雖然兩人最後組成「蔡賴配」拿下史上最高票,但雙方幕僚及支持者至今仍有不小心結。因此,當最近有消息指賴可能參選黨主席,有人急著跳出來認為「不適合」,更有人匿名建議賴若要當老大,必須重視協調,顯示某些派系在「後蔡英文時代」充滿焦慮感。
翻開歷史,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在選總統之前擔任黨主席,不乏前例。蔡總統在2008年擔任民進黨主席之後,直到2012年才因為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落敗而引咎辭職,而在蔡參選總統期間,主席一職由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代理。
到了2015年,當時總統初選只有蔡一人登記,蔡早早「定於一尊」,一路身兼主席參選總統,直到當選後繼續當主席。
但這次民進黨敗選後,有派系希望找到「代理人」競爭黨權,甚至希望賴能放棄競爭。在賴尚未表態之前,已先打成一團,對於目前處於低谷的民進黨來說,恐再次重傷。
民進黨一向派系共治,但共治之下也有階級差別,掌權者的派系當大哥。因此「英系」在蔡總統掌權時代是主流,就算以霸氣為名的「蘇系」,也須以「英蘇系」之名行走江湖。
對英系及其他派系來說,賴的動作代表民進黨下一個時代是否提前啟動;手握權力的人,焦躁油然而生。
當黨內放話不斷,試圖攪亂戰局,賴陣營一動不如一靜。在民進黨正式的主席補選時程出爐之前,賴清德團隊雖然思考各種可能性,但不會輕易攤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