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吃銅吃鐵 綠滲透政府人事毀官箴

先盤點近一周的熱門新聞:故宮15個月打破三件國寶文物,迄今查無真相;資策會聽命民進黨指揮,屢對民眾黨候選人高虹安作不實指控;衛福部高官夜訪陳時中競總,配合其競選節奏釋放有利的澄清訊息;調查局組長徐宿良涉嫌勾結外人盜賣政府查扣毒品,在法院裁定百萬台幣交保後,一批傳說遭其盜賣的安毒隨即在庫房中神奇找回。這些事件皆指向一個共同點:政府官箴敗壞,上下交相賊,已到了不知真相為何、何人可信的地步。
官員貪腐、勾結、狼狽為奸並非新鮮事,只要政府有靈敏的監督及糾錯機制,有效割除毒瘤及弊端即可。但上述的事例,卻已不僅只是官員個人的違失不法,而是整個機關的定位錯亂及扭曲歪斜;應該服務人民、服膺法制的部門,卻變成專門服務執政黨或伺候個別政治人物。一個民主法治國家,制度歪斜到這種地步,可見蔡政府執政六年半對台灣的莫大傷害。
新政府上台,任命自己信任的政務官,這是推動施政的必要手段,無可厚非。然而,更高明的主政者應該是用人唯才不分黨派,著重專業能力及道德人品,廣招天下英才使之服務人民。蔡總統卻不然,她不僅清一色任用綠營人馬,還依派系之親疏和功勛論功行賞分派官職,把政府機構、駐外人員和周邊事業單位的職位都占好占滿,包括機要職也變成安插政黨眼線之所。
不僅如此,蔡英文上任五個月後,即貪婪地大幅擴張政府用人疆界,將三級機關原本皆為「常任文官」的設計,改為「政務/常務」雙軌制。如此一來,使二、三級機關的政務任用人員一舉多出上百人,變成執政者可以操控的左右臂。因為如此,文官制度的中立和穩定也大大受到破壞,原本應是維持國家體制穩定、不受政黨輪替影響的中堅主力文官,在六年惡劣政治文化的浸染下,也忘了自己應效忠的對象是國家,而不是民進黨。
故宮和資策會的變質走調,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吳密察充滿台獨意識形態、卻缺乏藝術史專業,能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他當然不覺得自己的職責是在照料中華文物。去年首次摔破瓷器文物後,他更指派親信掌管故宮保存處,意在施壓修復師,防止消息外洩。正因如此,導致瓷器摔毀事件接二連三,迄今未見真相,也無人需要負責。此外,板橋林家寄存於故宮的「蘭千山館」的數百件文物珍品,已逾50年;最近,故宮竟片面取消寄存合約、退回文物。如此粗暴的作法,也驚動博物館界。
資策會的情況類似,所不同的是,資策會不過是一個「財團法人」,但因影響力不小,也成為綠營爭奪目標。其中,資策會副執行長蕭博仁為新潮流系人馬,為賴清德舊屬;雖無資通專業,卻因賴清德而躍上副執行長寶座。諷刺的是,蕭博仁和執行長卓政宏一樣,皆身兼九至十個職務,卻痛批當年高虹安在資策會的衍生公司兼職。最近資策會新成立的衍生公司「台灣資安鑄造」,蕭博仁更出任董事長;這樣,還好意思批評高虹安的不支薪兼職?
六年前,蔡總統以各種理由讓綠營人馬大舉入駐政府機構,人們或許以為這真的是為了提升政府效能。六年過去,政府的手愈伸愈深,但民眾卻絲毫未感受到政府服務效能的提升。相反的,大家覺得高層越來越傲慢,中層越來越散漫,而公務機構指鹿為馬、橫柴入灶、狡辯推託的能力越來越強大。一個專業被抹殺、文官中立被摧毀的台灣,強大的本錢在哪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