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遮蔽文物破損報告 藍委批無公信力

故宮3件文物破損引發外界關注,其中兩件初步調查報告昨送至立法院。故宮在報告中提及興革建議指出,現行陶瓷器文物保存方式仍有改善之處,後續改善包括每一文物單獨包裹或盒裝保存、文物保存方式化箱為櫃、鐵箱起閉方式增加電子化記錄功能、庫房日誌數位化保存等。
據本報系聯合報報導,藍天行動聯盟昨則至故宮外抗議,喊口號「故宮國寶、全民之寶、吳密察下台」,並遞出陳情書給故宮副院長黃永泰,要求公布所有相關資料並咎責。
3件破損瓷器分別為「明 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 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及「清 乾隆青花花卉盤」。故宮院長吳密察日前記者會說,上術前兩件破損經調閱10年來紀錄,沒發現人為疏失相關證據。至於第3件是今年5月15日整理時,因人員作業過程疏忽,從工作檯的高度掉落破損。
前兩件文物經政風室調查已完成調查報告;隨著報告送至立院,瓷器庫房監視器畫面也曝光。
據訪故宮器物處同仁說,能接觸整理文物者 僅限研究人員及行政人員,故前述人員確有導致文物破損的可能,但研究助理或技工友會協助搬運,搬運過程也可能造成晃動、甚至受損。
另據台北中國時報報導,故宮瓷器破裂初步調查報告,關於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與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前者破裂因素,可能是燒製時的胎裂或移動時的鐵箱晃動,後者破裂因素推測是有肉眼無法見的暗傷,因「時間經過發生破裂」。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2份調查報告沒有意義,也毫無公信力。
故宮在這兩份報告中相關人員姓名皆隱去,以及多處訊息遮蔽,無法完全判斷事情全貌。曾銘宗說,政府的調查報告必須供各界檢視,甚至作為日後懲處追究責任的依據,因此沒有個資法的問題,當然不應該遮蔽。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痛批,故宮把關鍵地方都空白不揭露,又無法否認國寶破損的事實,吳密察知情不報又隱瞞實情,不配當一個故宮院長。
據報導,昨日有綠委向親綠媒體爆料,馬政府執政期間亦有「成化款白地彩花瓷盃」、「玉石盆飾栽景」和「清乾隆剔紅雲龍紋碗」等3件文物破損。
時任院長的馮明珠昨晚表示,她任內對這樣的報修並無記憶,可請故宮說明3點,第1文物報修有一定程序,此3件的報修層級為何?第2此3件文物是新傷或舊傷?是例行維護整理報修?或有人為失誤?第3過去故宮文物送修均有詳細記錄,也可見故宮典藏單位及登錄保存處記錄。
馮明珠表示,故宮既提供了相關資料,也希望提供完整說明。故宮則表示,須待今日才能對外說明。
李德維表示,現在又拿前總統馬英九時代的事來墊背,不管在哪個時代,吳密察若沒有做得比前任院長好,「你憑什麼當這個院長?」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