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中央卡捷運」…台北為何停滯 陳時中應先問蔡英文

陳時中選戰主打「台北停滯太久」,端出的菜,是改善內湖交通。內湖是北市人口次多行政區,因基隆河切割及內科園區坐落,每天15萬人進出,甚為不便。陳時中精選上菜稱,能協調中央和地方解決塞車;但這也讓人看到停滯的關鍵所在:台北是蔡政府黨同伐異的犧牲品。
內湖塞車是20年老問題,陳時中稱將在8年完成4大工程及2條捷運;其解方藥引,就是請中央介入。從國道加匝道及松山機場下挖出穿河地下道,陳時中拿不出科學根據及成本效益,以為有中央當靠背就能大膽開支票。但市民要反問一句:蔡政府明知內科塞車,如果真有資源和腹案,為何一拖6年,直到選前才說能解決?
柯文哲隨即戳破陳時中氣球,直指兩條捷運都「卡在中央」。環東線卡在政院2年沒結果,另一條民生汐止線則因蔡總統的基隆輕軌一再跳票,使得預定連通的民生汐止線11年規畫得歸零重來。無論柯文哲有無卸責,這兩條攸關內湖交通的捷運,是「停滯」在中央政府。
民進黨睽違台北市執政已24年,蔡總統今年格外關注,鼓吹首都需要指揮官。8年前她大打代理人戰爭,助柯文哲以「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拿下台北市;未料柯拒被收編,兩人從此反目。這些年,外界未見總統關心首都發展,不曾拿台北當成國家名片;選舉到了,她又將如何訴說首都願景?
蔡英文和柯文哲的首都市政交集,僅視察北門握手1秒,在南港生技園區剪綵擦肩而過。台北捷運是蔣經國末期推動台北躍進國際都會的長期計畫,至今竟尚未完成大台北生活圈的連結。巨蛋和101大樓都是90年代國建計畫,亞太營運中心告吹,101未如願成為區域金融重鎮,作為首都名片,也已落後亞太其他首都,遑論巨蛋猶難產中。超高大樓與巨蛋兩大地標,見證首都停滯,從2000年政黨輪替後,台北再無引領國家形象與政經發展的長期願景。
陳時中與林佳龍批評柯文哲造成台北停滯,皆以東京、首爾為對照。但日韓經營首都,都是放在中央國土規畫綱領,由中央與地方按部就班合作執行不同的戰略建設。例如,交通、居住等服務能量不足,就列入改善事項解決,不致見樹不見林。對比之下,蔡政府的首都建設藍圖,根本空白。
日韓的首都建設,元首和市長未必同黨派,但政治立場不影響國家建設合作。東京都知事小池和首相安倍不同黨,但執行東奧建設合作無間,創造引領日本經濟重生的效應。反觀台灣,因不同政黨國家認同分歧而對峙,蔡英文中央執政更刻意冷落並打壓首都及新北,一味將資源往綠色執政縣市挹注,毫無治理國家的全盤胸襟。扁蔡兩任政府,一味強調消除空間舊威權符號,不思提升國際影響力。
台北市的落後,見諸市容殘舊,被拋出國際競爭賽道。以東區門戶計畫為例,因包括大型都更,但新建大樓申請配電時,業者須具結同意讓台電保留「優先遙跳」權,即缺電時可直接斷電。中央能源政策不利吸引外商進駐,更別奢談發展智慧城市、推動觀光。哪個國際都會有這種第三世界的供電水平?
蔡政府黨同伐異,從台北社宅到巨蛋驗收,處處是黨爭凌駕建設。若真如陳時中所言,是柯市府拒和中央對話,導致不進則退;那麼蔡總統坐視首都發展延宕而不作為,不該負責嗎?整治塞車固然重要,但台北亟待重振的,是首都應有的國家精神與企圖心;這些,恐怕是陳時中看不到的重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