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選戰暖身?拋中正紀念堂轉型「台灣建設紀念館」

文化部在中正紀念堂增展獨裁事蹟再掀轉型爭議,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昨主張,未來中正紀念堂應升級、轉型為「台灣建設紀念館」,從紀念特定領導者,擴大紀念過去70年來所有對這片土地付出與努力的台灣人民。蔣萬安拋出中正紀念堂改名議題,政壇視為參選台北市長的起手式。
對於蔣萬安的提議,文化部長李永得昨反問,中正紀念堂現在的銅像和堂體要如何處理?文化部對中正紀念堂轉型有三原則:第一是去威權、不去歷史;第二是要彰顯對抗獨裁者的企圖;第三是多元史觀。在這三原則上,肯定蔣萬安的提議,但去威權概念的其中一部分,就涉及中正紀念堂名稱與園區的問題,最後也必須要做決定,要改成蔣萬安主張的台灣建設紀念館或其他名稱,要經由社會對話來討論。
蔣萬安表示,過去兩位蔣總統在保衛中華民國,推動台灣發展的歷史軌跡上,有不可抹滅貢獻,未來應要用更高的視野、未來性的觀點看待中正紀念堂的歷史定位,應朝向台灣建設紀念館升級轉型。
蔣萬安說,台灣所擁有的經濟成績、民主成果,絕不是任何個人、一個家族所創造,而是多個族群、多個世代共同努力付出,才有的果實,應以「台灣建設紀念館」來紀念、彰顯對這片土地貢獻,正視70年來的正向力量。
他也批評,任何黨派、組織,都不應操作中正紀念堂園區議題,擴大社會仇恨與對立。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昨說,蔣萬安建議要改什麼也可以,大家可以一起集思廣益,民進黨很愛民調,不如用民調來看大家的想法;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拜託,等疫情趨緩再討論」。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說,蔣個人看法無法代表絕大多數台灣人,中正紀念堂若轉型或更名,等於沒收許多人美好記憶;若要成立台灣建設紀念館,可另尋其他合適地點,而非輕易將一個紀念堂改成另外一個紀念館。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說,蔣萬安是惡意模糊、閃避嚴肅的轉型正義歷史議題,若是台灣建設紀念館,為何只有一尊蔣介石銅像?蔣萬安不如把銅像帶回家,要怎麼呵護保養都可以,「自己的公嬤自己拜」。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