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卸任時,蔡英文會留下什麼樣的台灣?

蔡英文總統出席「小英志工團」餐會,談及自己每天都在算距離卸任還有幾天,不是眷戀權位,而是還有好多事要做;希望離開時,能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台灣。她依舊「文青體」語言,讓現場志工為之感動。但也有許多網友冷嘲熱諷,認為蔡英文任內停電、空汙、萊豬、核食齊湧而至,房價貴翻天,還準備跟對岸打仗,台灣怎可能變成更好的國家?
和自己的「死忠」群眾聚會交心,蔡英文隨便說什麼,都能讓對方感動,這不足為奇。然而,蔡英文多久沒離開那個舒適圈及政治同溫層,和反對黨人士、異議團體乃至不滿的民眾坐下來談一談了?不同的意見,有那麼難以面對嗎?身為元首如果流於偏聽,拒絕聽取反對黨或異議者的說詞,把所有雜音都排除得乾乾淨淨;那麼,她如何知道自己卸任後留下的會是個「更好的國家」?而不是一個依個人意志獨斷打造出來的威權國家?
蔡英文經常把舊國民黨時代稱為「威權政府」,並將目前的國民黨指為威權遺物;殊不知,她自己正在重蹈威權的治理方式,並把已經民主化的台灣帶上專斷的回頭路。正因如此,萊豬及福島核食的開放,都是她一人拍板即做成決策,各級官員便唯唯諾諾奉行;至於輿論及公投呈現的偌大民意,都被踩在她腳下。也因如此,內閣中不適任、不專業的政務官成群,都因為她的「關愛」而倖免於被撤換,得以繼續離譜錯亂的施政。
沒有專業的官員,怎麼可能打造出更好的國家?外交部長經常自以為是國防部長,又不時搶陸委會主委的戲;經濟部長僅有狹隘的法律訓練,答不出經濟相關議題;農委會主委不斷製造蛋荒、肉荒、菜荒,每次都用撒錢和補貼堵農民的悠悠之口;衛福部長不顧防疫倫理一味偏袒生技廠商,卻用嚴格的規範拘限百姓行動,從不在乎這對國民健康造成什麼影響。至於閣揆,最大的本事是用嗆聲來遮掩無能,用哏圖來假造聲勢,把犯錯的官員從前門逐出、從後門召回,在在破壞民主政治的「責任倫理」。
上述問題,造成台灣社會的紛紛擾擾,蔡英文都裝作看不見,甚至利用這些官員為自己擋住外界的批評塵埃。如此,對真相故意「一葉障目」的政府,國家怎麼可能變得更好?蔡英文以為,成立了「促轉會」,就能抹掉不公不義。事實卻非如此,促轉會不僅以「新東廠」自居,監察院的公正性在流失,司法部門的獨立性在變弱,包括NCC在內,全都變得更加「黨派化」。這樣的沉淪景象,蔡英文是看不到,或是根本不以為忤?
撇開民主、正義這些高調不談,單論民生議題的話,最近各種怵目驚心的停電、火災、高房價、酒駕問題,政府又解決了多少?尤其電力問題,擺在眼前的現實就是停電頻繁、電網脆弱不堪,主要就是蔡英文僵化不合理的能源轉型政策所造成;而今,台電分明已束手無策卻又藉口無限,對此蔡英文不需要召集專家重新檢討一下能源政策嗎?還是要繼續「不沾鍋」到底,假裝這是台電的無能所致?
既然每天都在計算卸任的日子,蔡英文當然知道,她在2024年5月就要卸任;然而,她開出的能源支票,卻寫著2025年才到期。這中間一年的差距,是預知電力政策跳票,而預留下來以便自己脫身嗎?屆時政策跳票的責任,就直接甩鍋給下任總統了,是嗎?蔡英文卸任時,說台灣會變成更好的國家,很難置信;不談民主正義,光說不停電,都做不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