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國產疫苗?流水委員 專業的審查淪兒戲

台灣疫苗採購策略失當,押寶國產疫苗,然國產疫苗審查風波不斷,搶先WHO及全球,以免疫橋接取代第三期臨床試驗作EUA審查標準,引發爭議。現又爆出食藥署在EUA審查前夕撤換與會專家,量身打造,食藥署公親變事主,確實落人口實。
高端疫苗於6月10日下午解盲二期試驗結果,在此之前,專家小組委員、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因不滿蔡總統對國產疫苗的「護航承諾」請辭;令人玩味是,高端解盲當天上午,食藥署突然公布國產疫苗審查標準,遭質疑「護航」。
現在爆出5月28日決定國產疫苗EUA標準的關鍵會議,16位學者專家中,八人遭替換,四名衛福部代表出席專家會議,加上另三名來自國衛院體系的專家,最後決議結果當然不出意外,決定以免疫橋式取代第三期臨床試驗。
食藥署澄清,委員們均在會議前重新聘請、審查,藉此減少外界關說、介入風險,並無撤換之說,但專家質疑,召開這麼重要且具有延續性的會議,理應由固定專家與會討論,比照環評委員制度,怎能隨意更換專家人選,專家任由官方安排,不但徒增「黑箱」質疑,更難有衡平專業的客觀標準,符合科學審議流程,用這麼隨意安排來決定這重要政策,豈非兒戲?
疫苗不僅屬重要國安物資,更攸關人身健康安全,為了找回民眾對於國產疫苗的信心,食藥署更應以嚴謹中立,禁得起外界檢驗標準的制度安排,進行專家審查,公開透明,以昭公信,否則,難杜攸攸之口,對國產疫苗也不公平。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