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外媒眼中的蔡英文龍袍與民主獨裁

蔡總統又登上國際媒體封面。但與先前被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那樣的光環不同,這次香港《亞洲週刊》以身穿龍袍的蔡英文為焦點,談台灣的「民選獨裁」與綠營「新威權主義」。民進黨對此暴跳如雷,立即對亞洲週刊扣上紅帽,指它是親共的北京政府喉舌,企圖轉移焦點迴避問題。
扣帽抹紅,是要徹底否定《亞洲週刊》報導的可信度與正當性;但說它是「北京喉舌」,則是無稽之談。中共政權長期以來把《亞洲週刊》視為眼中釘,列為管禁的雜誌,讓它幾乎難以賣進大陸。如果真是一份喉舌報,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待遇?民進黨把抹紅當成自己的殺手鐧,但光會抹紅別人,並不表示自己就有金鐘罩護身。
蘇貞昌的說法更不合理。他說,一個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不及格的地方,要來批評人權得到90幾分的國家,並不適當。事實上,《亞洲週刊》過去對台灣民主運動的支持,蘇貞昌應該不陌生。何況,一個自詡自由民主的政府,卻否定外媒有批評它的資格,豈非太矛盾?民進黨向來喜愛歌頌,但它能強求外媒嗎?
民進黨轉移焦點的功夫,確實一流。發言人顏若芳強調,《亞洲週刊》與其他國際權威媒體對台灣的報導背道而馳;副秘書長林飛帆更列出台灣近一年受到外媒肯定的好評。兩人所指,應是民進黨臉書貼出的「台灣2020真好」的哏圖內容:「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彭博商業周刊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金融時報全球12名最具影響力女性之一」、「富比世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女性」等。彷彿有了這些外媒的好評,《亞洲週刊》的報導就變得無足輕重。
事實上,《亞洲週刊》的報導和其他外媒的評選根本是兩回事,兩者並無矛盾。西方外媒評選蔡英文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主要是因為台灣的防疫和抗中,並非台灣的民主與自由表現。台灣在全球疫情肆虐下防疫有成,蔡英文在國際反中氛圍裡站上抗中第一線,確實醒目,但這些都與民主無關。
那些西方媒體沒看到的是:論防疫,蔡英文是收割了防疫人員辛勞與民眾警覺的成果;論抗中,則全民付出了淪為美國棋子,以及天價軍購、苦吞萊豬等代價。藉著防疫,從台商、小明到陸生,蔡政府毫無顧忌地踐踏人權;藉著抗中,從國安五法到反滲透法,從大陸童書下架到全面審查大陸書籍,蔡政府正恣意摧毀民主和自由。換言之,蔡英文被評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和「台灣民選獨裁」領袖,兩者並不衝突;只是《亞洲週刊》因為距離更近,看到了西方媒體沒看到的深層現象罷了!
西方外媒的讚譽被民進黨移作大內宣,應是它們始料未及的效果;《亞洲週刊》的報導則揭穿了國王的新衣,民進黨企圖用前者來擋後者,其實是擋不掉的。蘇貞昌的回應引出了一個好問題:民選不可能獨裁嗎?且不提希特勒、普亭的例子,《亞洲週刊》通篇所舉事例和所引評述,諸如中天關台、台大教授和反萊豬醫師被查水表、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黨產條例和促轉條例、「喝斥」大法官、黨政軍控制媒體、網軍治國,甚至行政專斷、立法唯諾、司法應聲等等,哪一項不是活生生的政治現實?而民選獨裁與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不也是普通台灣民眾日常所聞所見、所憂所怒的問題?
蔡英文的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而那身龍袍,見證了一個新民選獨裁體制的存在。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