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防疫權力大 學者也噤聲

台北榮民總醫院日前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萬人血清抗體研究,明明美事一樁,為台灣爭光,但研究者卻不願接受採訪。這一年來,政府以防疫為由,監督學術及媒體,已到了風聲鶴唳的境界,許多學者專家噤聲,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魏玓直言,「政府防疫做得好,但其他方面退步。」
彰化縣加碼檢驗無症狀居家檢疫者,找出陽性反應者,引來政風調查,彰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雙雙成靶心,均因審查程序不完備而挨罰。
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台灣至今仍缺乏科學研究帶來的完整疫情真相,如能定期按比率抽驗某些行業、學校、社區,應有助掌握先機。但指揮中心可能擔心學術超過其所能控制,予以箝制規範,確實造成寒蟬效應。
台大流病與預醫所兼任教授金傳春出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論壇」時說,國家和科學團隊要互信才能往前走,今天罰了這個人,其他人勢必感到挫折、畏懼,如果多做反而被抓小辮子,人就不會積極行事。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魏玓說,社群媒體興起後,媒體和政府都操弄風向,但在防疫上政府權力已這麼大,應要有所節制。
以感染者出院標準為例,世界衛生組織5月指出,病毒長時間脫落導致檢驗結果時陰時陽性,其實無傳染力,建議不再以檢驗結果為出院標準。但指揮中心制定超嚴格出院標準,一開始三採陰始能出院,6月初迄今改成二採陰,仍為全球最嚴國家。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有些國家以住院隔離天數判定是否出院,研究文獻也顯示可行,但台灣實施秋冬專案,很難放寬標準。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確實有討論空間,若討論後有共識,將對外說明。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