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在野黨 國民黨沒有悲觀權利

國民黨2020敗選後前途多舛,不僅罷韓票數投出「新高度」,高雄市長補選也「破底」慘敗,傷痕累累的黨主席江啟臣要重新站穩腳步,黨務改革與超前部署2022,都是關鍵。
以青壯派之姿拿下最大在野黨黨魁的江啟臣,上任半年,黨務推動顯得跌跌撞撞。作為「救援投手」,「前人砍樹」固然是江屢屢遭創原因,但個人威望與歷練不足,確實也讓國民黨與對手「得分差距」持續擴大。
也因此,國民黨若要止跌回升,江啟臣這個當家主能否穩住黨務領導中心,是現階段要先打下的基礎;2022能否守住藍營現有地方執政優勢,則是形同決定生死的期末考。
然而,自3月底啟動黨務改革工程以來,備受外界矚目的兩岸新論述,如今已確定變成兩岸互動現況與立場描述;有宣示全黨「共赴黨難」的意義的黨費調整案,由原本建議調漲一倍半,變成小漲100元。
接連遭逢罷韓案、高雄市長補選大敗重傷,即使守住高雄市議長補選,江啟臣也加分有限。然而,作為最大在野黨,國民黨也沒有悲觀的權利。例如,對於蔡政府開放美豬牛引發社會爭議,就需要強而有力的在野黨;若能有效監督、制衡執政黨,並非沒有扭轉目前劣勢的機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