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亭軍事、能源攻擊皆失敗 克魯曼:給世人三個教訓

俄羅斯去年2月24日揮軍入侵烏克蘭後,至今已發動四波攻擊,包括三波軍事戰以及一場經濟戰。截至目前的戰況是:閃電攻下基輔失敗了,轉攻烏東卻遭烏軍挾西方精密武器還擊,冬季出擊頓巴斯可能又落得戰略失敗。最重要的是,俄羅斯以天然氣當武器要脅歐洲諸國的經濟戰,也已挫敗。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6日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亭以切斷天然氣供應為要脅、逼迫歐洲民主國家放棄支持烏克蘭,但此企圖並未得逞。這種把能源供應當武器的威脅,起初令眾人憂心忡忡,畢竟俄羅斯不但是石油生產大國,更能以天然氣斷供向歐洲各國施壓。這是因為,透過管線供應天然氣的運輸成本最低,一旦俄國切斷天然氣供應,一時間看不出從何另覓供應源取而代之。
因此,包括克魯曼在內,許多人原本擔心,俄羅斯名副其實的天然氣禁運可能重創歐洲各國。會導致歐洲經濟衰退嗎?一旦歐洲陷入艱困時局,還會力挺烏克蘭嗎?
結果是:歐洲安然度過沒有俄國天然氣可用的日子。歐元區失業率並未攀升;通膨上揚了,但各國政府祭出價格管制和財務補助,有效緩和能源價格飆升帶來的痛苦。
儘管俄國天然氣大致斷供,歐洲人照常過日子。怎麼辦到的?大致反映下列因素:轉向其他天然氣供應來源,包括從美國運來的液化天然氣(LNG);節約能源的計畫奏效,降低了需求;暫時回頭採用燃煤發電應急;可再生能源占歐洲能源組合的比重已提高;異常溫暖的冬季,也助一臂之力。
總之,誠如「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在報告中所言,「莫斯科想藉不供應天然氣勒索歐盟成員國,並未得逞。」事實上,歐洲各國強化對烏克蘭軍備援助,尤其是主戰坦克,或許對烏軍在頓巴斯的反攻大有助益。
克魯曼表示,俄羅斯把能源武器化的攻擊失敗,可從中學到三個教訓:
一,俄羅斯看來更像是外強中乾的假超級強國,自我標榜的強大軍力不過爾爾,現在甚至難把能源供應大國的地位當武器來耍。
二,民主國家再次展現出,乍看下他們或許顯得軟弱、易受威脅,但其實不然。
三,現代經濟體的彈性和應變能力,遠遠強過一些既得利益者所言。
克魯曼說,化石燃料遊說人士及其政治支持者一再堅稱,任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對就業和經濟成長而言都將是災難一場。然而,世人此刻正見證歐洲的能源轉型,在猝不及防的最糟情況下仍因應得宜。這顯示,照既定計畫按部就班的能源轉型,困難度遠低於悲觀人士所想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