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油價失色 一周大跌10%

國際油價18日大跌2%左右,紐約原油期貨盤中一度跌破80美元整數大關,一周來跌幅更達10%,為4月以來最大周線跌幅,原因是市場擔憂中國因確診病例攀升而對石油的需求下降,以及美國利率可能繼續調升,進而影響經濟,抑制石油需求。
倫敦布蘭特1月原油期貨18日下跌2.4%,收在每桶87.62美元,周線跌約9%;紐約西德州12月原油期貨18日跌1.9%,報每桶80.08美元,周線收跌10%,是4月拜登政府釋出戰略儲油以來最大周線跌幅。
中國確診病例大增,加上各國央行聯袂實施激進的緊縮貨幣政策,已讓油價吐回所有因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上月把日產量減少200萬桶帶來的所有漲幅。近來一些聯準會(Fed)官員的鷹派言論,降低市場對於Fed政策立場轉鴿的希望,引發美元走強,使石油對非美國買家來說更加昂貴,也對油價造成壓力。
如今兩大原油指標的市場結構已有所變化,反映市場對供應的擔憂有所緩解。 路孚特Eikon數據顯示,紐約原油2023年1月期貨高於2022年12月期貨價格,也就是處於「正價差」狀態,為去年以來首見。布蘭特原油的市場結構仍是「逆價差」,即近月期貨價高於遠月期貨價,但兩者的價差也在縮小。
Again資本合夥人齊道夫指出:「中國的疫情持續影響市場,先前他們說準備重新開放,就讓市場將樂觀情緒反映在油價上,但現實情況卻剛好和這種充滿希望的市場解讀完全相反。」
此外,對經濟衰退的疑慮,在過去一周主導了石油市場的情緒,即便OPEC+減少供給也是如此。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布蘭特原油淨多頭部位下降約3萬口,顯示基金經理人減少押注油價會反彈,為四個月來最大。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G7計劃23日宣布對俄羅斯原油設定的價格上限。若加上歐盟預定下月初開始對俄羅斯海運石油實施禁運,理論上會帶動油價上漲,但Kpler石油分析師史密斯表示,歐美實施的這些制裁措施效果有限,畢竟俄羅斯石油仍能繞道而行,且並非完全不能供應到市場上。
麥格理集團油氣策略師迪威維帝推測,禁運措施開始實施後的幾周內,油價或許會上漲,但經過三至六周的調整期後,油價可能就轉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