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買台積電無畏台海風險? 巴菲特留給投資人一連串問號

「股神」巴菲特投資科技股的紀錄好壞參半,這回巴菲特重金投資台積電,會像投資蘋果一樣獲利豐厚,或像投資藍色巨人IBM那樣慘賠收場呢?難道這位「奧瑪哈先知」未盤算過投資台積電涉及的台海風險嗎?這筆投資留給投資人一連串的問號。
英國金融時報(FT)專欄作家Robert Armstrong形容,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2011年執行一筆「夢魘般」的投資,花了100億美元買進IBM股票,當時巴菲特聲稱,IBM的「競爭護城河」在企業IT部門根基穩固。事後證明並非如此,導致波克夏最後認賠脫售持股,這筆投資以大賠收場。
巴菲特今年揭露,花了42億美元入股銷售印表機碳粉/墨水匣的惠普(HP Inc),但後來該股表現一直比大盤遜色。
不過,波克夏大手筆投資iPhone製造商蘋果,自2016年買進至今報酬豐厚,證明這筆投資確實有眼光。
Armstrong指出,波克夏最新一筆科技股投資,是買進40億美元的台積電ADR,與之前的三筆科技股投資有個共同點:買進價格似乎很低廉,本益比僅個位數。
他認為,波克夏投資台積電更類似投資蘋果,而非惠普或IBM。
除了進價便宜之外,台積電業績成長快速,而且就一家從事資本密集產業的公司來說,獲利十分壯觀。根據S&P Capital IQ的資料,台積電營收以5年複合年成長率17%的速度快速擴增,且5年平均資本報酬率達16%。相形之下,英特爾這兩項數據依序是:2%和12%,而本益比為20。
再者,台積電的競爭護城河似乎比IBM或惠普的更寬,幾乎獨占了最高速先進電腦晶片製造市場。台積電不會永遠保有這頂冠冕(英特爾得而復失,三星曾經差一步就取得),但晶片製造是個艱難的產業,業界領導者不常換手。
那麼,為什麼台積電現在的預期本益比僅12倍呢?兩位半導體產業分析師,Bernstein的Stacy Rasgon和 Evercore ISI的CJ Muse異口同聲表示:台積電目前股價這麼低,只因台灣、中國大陸和美國三方關係緊張導致的風險。
假定真是如此,那麼巴菲特為什麼對這麼大的風險視若無睹,仍大舉投資台積電?
Armstrongt說,一個可能的論點是,在極端情境下,萬一共軍侵台且把美軍捲入戰爭,所有人(包括每一檔股票)都難倖免於難,除了台積電等台股大跌外,全球股市也勢必遭殃,那麼光是評估台積電這檔股票的風險也沒多大差別。要麼美、中、台關係解凍,抹除了台積電股票的折價;不然,就是美國與大陸開戰,每一檔股票價位都將大打折扣。這種後果雖不堪設想,但如此推論的邏輯似乎有理:有些風險也許實在嚴重到難以反映在股票估值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