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武器化 全球前景更黯淡

全球經濟再度承受壓力,有別於新冠疫情爆發後全球同心協力化解危機,這回主要經濟體卻互相掣肘,這將導致全球經濟前景更黯淡,通膨展望更惡化。
華爾街日報報導,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所長波森說:「經濟武器化程度可能是數十年來僅見。你看到G20經濟體努力傷害別的G20經濟體,這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歐洲因能源價格飆漲,可能已陷入衰退。主因是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以及歐洲為制裁俄羅斯而即將禁止從當地進口石油。歐洲央行(ECB)升息抑制通膨,可能進一步抑制產出。
美國聯準會(Fed)一連串升息已使消費者支出減緩、房市景氣萎縮,儘管經濟在第3季恢復成長,仍面臨減弱甚至衰退之虞。汽油價格反彈也壓縮家庭預算,部分問題出在沙烏地阿拉伯無視華府要求增產石油的呼聲。
中國第3季經濟年成長率3.9%,比第2季彈升但遠低於5.5%的官方目標,顯示房價大跌、防疫封控、美中緊張升高的衝擊。華府最近祭出新限制,禁止對中國銷售半導體和相關設備與技術,同時也聯手盟邦升高對俄國經濟制裁。
換言之,「世界新秩序」從過去30年的合作轉變成失和。波森預料,這將打擊世界各地經濟生產力和企業獲利,進而拖累股市、削弱薪資成長。萬一重大經濟危機來襲,主要經濟強國可能難以像2008全球金融海嘯時那般,攜手合作化解危機。
曾任Fed首席國際經濟學家的花旗集團經濟學家席茨預測,未來12個月內,「滾動式衰退」可能在全球各地輪番上演,第一波可能襲擊能源供應吃緊的歐洲,接下來是利率升到令家庭和企業緊縮開支的美國。
就連往年以刺激措施力抗不景氣的中國,如今礙於房地產泡沫和銀行呆帳,能以政策提振本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空間也很有限。「清零」防疫政策不改,企業和家庭對貸款、支出和投資態度已轉趨審慎。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