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美中扶植本土電動車業 南韓業界力促當局改變

在美中兩國推動電動車產業本土化之際,南韓汽車產業內部人士開始力促政府調整相關產業的補貼政策,但專家認為,當局必須審慎為之。
Business Korea報導,目前南韓政府對電動車的補貼,同樣適用在國內外生產的電動車,補貼規模依據耗電量、續航里程、能源效率和價格而定。相形下,根據美國的通膨縮減法,政府最多補助每輛電動車7,000美元,但要獲得全額補助需符合多項條件,包括40%以上的電池礦物須從一個或多個以上的美國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國採購、至少一半的電池零組件是在北美製造、電動車在北美地區進行最終組裝。
這意味著該法規明年上路後,美國的汽車製造商的競爭優勢將大獲提升。現代汽車集團今年1~7月在美國銷售39,484輛電動車,比去年同期大增73.1%,銷量僅次於特斯拉。然而,現代Ioniq5、起亞EV6等電動車款明年起將不再符合減稅資格,銷售量料將下滑。
北京當局長期以來限定在大陸製造的電動車才能享有補貼,從2016年到2020年,在前十大獲得補貼的電動車製造商中,唯一不是陸企的只有美國的特斯拉。2020年,大陸更取消補貼售價人民幣30萬元以上的電動車。德國、法國和日本的電動車也正開始調整補貼政策,轉趨國族主義。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當前(南韓的)電動車補貼政策旨在降低電動車產業發展初期的成本負擔。隨著這個產業成長,我們充分意識到改變政策的必要性,儘管同時還要遵循自由貿易協定並不容易。」
另一方面,南韓政府正成立專家小組,來因應美國的「通膨縮減法案」和「晶片與科學法案」,並將尋求透過一些措施,讓南韓企業遵循新規的損失降至最低。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