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碼頭勞資協商 沒結論

國際碼頭和倉儲工會(ILWU)與太平洋海事協會(PMA)經歷逾六周的閉門會談後,22,000名美國西岸碼頭工人的現行合約即將在本周到期,但勞資雙方顯然尚未達成新協議,更顯暗潮洶湧,讓市場再度擔心怠工或是罷工事件重演。業界認為,若罷工恐釀成疫情以來最大塞港夢魘。
根據世界社會主義網站報導,美西碼頭工人現行合約將於6月30日午夜到期,然而代表勞方的ILWU已明確表示,想讓工人在合約到期後繼續工作,這使得「沒有合約就不上工」的原則形同虛設。ILWU一直在與PMA和拜登政府洽談,以確保港口維持開放和貨物流通,即使沒有達成新勞資協議。
業內人士指出,長期推行社會主義倡導勞工運動者則不斷提醒碼頭工人,7月1日舊合約已經到期,在沒合約保障下工作恐影響相關權益。
拜登政府和整個美國企業界皆深感憂慮,擔心碼頭工人罷工不僅破壞脆弱的供應鏈,還會使美國大部分經濟陷入停頓,甚至將使全國各地勞工群起仿效,因為美國勞工正在與不斷上升的生活成本奮戰。拜登指派的港口特使工作小組的成員直白表示,「今年不會容忍怠工或雇主停止營運」。
報導並指出,ILWU曾在5月要求暫停談判,顯示PMA採取強硬立場,要求勞方在自動化、工時和其他領域做出全面讓步;但工會方面不願發起罷工授權投票。
事實上,ILWU在兩周前與PMA的聯合聲明中宣布,該組織無意準備發動罷工。聲明並指出,儘管ILWU和PMA「不可能在現行協議於7月1日到期之前達成協議」,但「(勞資)雙方皆未準備罷工或停止營運,與新聞報導的臆測不相吻合」。報導指出,近來罷工和其他社會鬥爭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航運和貨運業在這場罷工運動中扮演核心角色。光是在6月,德國和希臘的港口發生罷工事件,韓國卡車司機的罷工幾乎導致該國的港口癱瘓,而英國也遭逢數十年來首見的全國鐵路罷工。與此同時,一直有聲浪呼籲美國鐵路工人舉行罷工投票。反過來說,讓美國碼頭工人在合約到期後繼續工作,也會損害相關產業勞工的地位。
報導並表示,PMA正要求工人在自動化的議題上做出重大讓步,資方希望藉由自動化使一些收入最高的工作變得無用武之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