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更強 美大企業上演K型復甦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經濟學者提出的「K型復甦」模式同樣適用於美國企業界。規模最大、財務最佳的企業「強者更強」,不僅獲利強韌,市占率也提高。相較下,規模不足、品牌不強或財務較弱的企業,處境則江河日下。
雖有新冠疫情影響,Nike、亞馬遜、星巴克、麥當勞、億滋國際(Mondelez)等許多美國大企業2020年的業績卻反而更強。學者及企業顧問表示,銀行與央行政策,加上消費者行為轉變,使財富及成長優勢更快速集中到少數大企業。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董事長曼尼卡說,「過去一年顯然呈現K型」發展;該公司企業排行榜上幾乎所有「超級巨星」的2020年表現都更強。該排行榜囊括許多科技及製藥公司,且觸角都延伸到全球各地,受美國疫情擴散的影響較小。
今年的贏家也普遍擴大投資數位工具,因為員工及消費者都因疫情而被打散。曼尼克說,即使是在相同產業領域,高度與低度數位化企業之間的差異也非常大。許多零售店被迫成立網購業務,銀行也須將更多交易移到網路上。
疫情爆發後擁有最強品牌的企業普遍更為領先,因客戶普遍轉向知名度高的供應商。疫情也使消費者少逛商店,偏愛能供應多種產品的廠商;沃爾瑪與目標百貨都表示,消費者「濃縮行程」對他們有利。
大企業也擁有資金優勢。大型上市公司能以超低利率發債,小企業則多依賴利息較高的銀行貸款,而今年銀行業採用較嚴的放款標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