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去年支出9000億元 未來恐略減

萬事達卡經濟研究所(Mastercard Economics Institute)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與前2年趨勢相比,2020年全球消費者在網路零售商上的支出增加了9000億元。
購物者正重返餐廳,然後重新回到店內親自挑選衣服和鞋子。然而,他們仍將繼續塞滿家中冰箱並上網進行交易;報告指出,這是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已然形成的一種黏性習慣。
由於購物者被困在家中,幾乎每家零售商的網路銷售量都大幅增加。消費者在停車場領取網購商品、在家門口收到包裹或外送商品,電子商務在全球零售支出達每5元就約占1元。報告指出,這比2019年每7元支出占1元明顯增加。
萬事達卡首席經濟學者德威爾(Bricklin Dwyer)說,在9000億元的數位支出中,約20%至30%將延續到2021年及未來幾年。
但是,長期的電子商務收益將會是不平衡的,並且將取決於零售商的銷售方式、如何調整其商業模式以及消費者對購物的偏好。對於某些商品、像是服裝,購物者可能更喜歡重回實體店面,在購買之前可以先試穿。而在某些零售類別、像是電子產品,網購已經帶動大多數銷售額,因此再成長空間有限。
報告表示,雜貨店和折扣店將最能展現轉向電商的戲劇性和持久的改變。包括美元商店、批發賣場和其他零售商等折扣零售業者。雜貨店可能會保留其疫情高峰期數位銷售收益約70%至80%,而折扣店將保有40%至50%。
報告指出,服裝店、飯店和運動玩具店在疫情一開始時出現大幅飆升,但未來可能只會保持銷售高峰期的10%至20%。
萬事達卡表示,在疫情之前,電子產品和百貨商店的網路銷售滲透率最高,電商業務分別占其總銷售額的55%至60%和40%至50%,但未來預期只會維持疫情高峰期的20%至30%左右。
德威爾說,雜貨店有其獨特的障礙,即使越來越多消費者網購農產品、肉類和其他配料,但雜貨總消費中只有大約10%是採用電子商務進行。
他說:「你必須信任別人來幫你挑選桃子。」「必須信任他人才能完成商品外送,並且在送達時仍然保持良好狀態。因此,這的確是目前亟待克服的一些障礙。」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