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時尚品牌Mango老闆 摔落懸崖身亡

國民黨團:賴清德若一意孤行 就是尹錫悅今日下場

兩岸再跌宕都須文教交流

暌違已久的兩岸大學生交流,在馬英九基金會的努力下,終於第二次邀訪大陸40位大學師生,包括奧運金牌得主馬龍與楊倩來台訪問9日,首站便來到筆者當年的母校中山女中交流,令人格外欣喜!

由於新冠疫情與台灣政黨輪替等因素,近年來兩岸關係急遽變化,導致許多原先在台求學與交流的大陸學生人數大幅下降。遺憾的是,2020年春,大陸教育主管單位宣布暫停大陸各地與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台升學,讓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兩岸文教交流大幅倒退,不但台灣的許多大學校園很難再見到兩岸學生共同上課、相互切磋的情景,連雙方原本熱絡的學術交流也從此困難重重。原本是大陸文科學生於境外升大學、讀研究所首選的台灣各大學,如今受歡迎的地位已拱手讓給港澳;繼2019年中止陸客來台後,近20年來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兩岸文教交流因此畫下休止符,也影響大陸對台高教的觀感,增添台灣日後在對岸招生的困難度,令人惋惜。

綜觀世界各地的文教交流,原本就很容易受到社會重大事件的影響,必須小心因應。例如,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後,在美的中東學生受到搜索與限制,伊朗學生無法自母國銀行匯款付學費。2016年川普上台後推動的華裔美籍學者身家調查,影響中美文教交流甚巨。

只是,如同美國著名的「族群接觸假設」等學說,不同族群之間如能不斷接觸與交流,可減少偏見與誤解,增進了解及接納度,發展長久的友誼關係。美國前駐蘇聯外交官耶魯瑞奇曼以美、蘇冷戰期間的外交關係為例,歸納出衝突國家及地區,如能持續長期的文教及學術交流合作,雖然表面上看似耗時費力,卻能產生深遠的影響,改變美蘇領導階層與人民對彼此的想法,這是最終促成結束雙方敵對關係的關鍵因素之一。前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更提出,在各國武力科技等硬實力競賽中,還有更重要的軟實力值得發展,加深本身文化資產的交流活動,吸引他國前來交流互動。

因此,無論兩岸關係如何跌宕起伏,鼓勵兩岸青年學子的交流與合作,不僅可促進雙方年輕人的了解和良性互動,更能發揮彼此高等教育互補的效果,及充實台灣高教生源,提升雙方教育品質的機會,期望兩岸青年學子的交流持續不墜!

如果沒有了「中華」,台灣會變成怎樣?如果中華沒了,台灣內部會馬上陷入四分五裂!外部也將面臨立即戰爭的危險。所以早年以務實台獨工作者自居的現任總統賴清德,也不得不向中華民國靠攏,稱中華民國是團結的最大公約數。

既然是這樣,台灣人就不應該陷入「中華」和「台灣」之爭,連本來團結人民的體育賽事都要搞分裂嗎?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台灣是養育我們的土地,我們是台灣人,但我們是中華隊!台灣人希望為國爭光,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我們來自台灣,但是那面讓海內外台灣人感動的國旗,他是中華隊的象徵。

國際打壓不應該是不愛中華隊的理由,反而更應該珍惜這塊招牌!因為沒有了中華這塊招牌,台灣也將不復存在。

(本文取自11月29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政大退休教授)

中華民國 馬英九 賴清德

上一則

國際貿易合作 共抗川普關稅霸凌

下一則

台專任運動教練 考核管理應與時並進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